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肖邦名曲——钢琴诗人作品总览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7

 

 

 

 

 
不食人间烟火,创新小型曲式作品
 
乔治桑曾形容肖邦是个天使,温柔善良到使人担心的地步,他的音乐里透露出「天堂的气息」,生活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肖邦,对一般人专注在事物上的狂热,他完全表现在音乐上。当时环绕在他身旁的前期浪漫派音乐思维,肖邦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只是不感兴趣;和李斯特、白辽士等当红音乐家虽认识,却无意去深入交往。
1830年左右,正是浪漫派音乐蓬勃发展的时期,承袭了贝多芬对古典曲式(如交响曲、协奏曲等)的发展,加上浪漫主义自由表现热情的精神,曲子愈写愈长,结构愈来愈庞大。标题音乐更成为前期浪漫派的特产,从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到李斯特的交响诗,音乐配上故事情节,绚丽得令人眼花撩乱。肖邦对这一切的纷扰无动于衷,照样只写他的钢琴音乐;他将看起来小型而不受重视的曲式,如叙事曲、诙谐曲、练习曲等,套上自我风格,并加以发展。他在一台钢琴上所达成的成就,可不亚于庞大的交响乐团。
肖邦的音乐纤细、热情又带着即兴感,悠长的旋律线条及变化多端的和声是重心, 少见赋格对位等手法。弹过他曲子的人,恐怕都曾被那一长串的琶音、装饰音给整得哇哇叫吧!而这就是肖邦即兴的地方,他演奏自己的作品时,总会依当时的心境做出些微变化,绝没有两次演奏是一模一样的,而最有可能做改变的地方,莫过于这些装饰音的片段了。
作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钢琴家,肖邦的作品几乎清一色是钢琴独奏的作品;与管弦乐的作品只有两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几首幻想曲、波兰舞曲等。钢琴之外他只为大提琴谱写了奏鸣曲,一首钢琴三重奏,以及少数几首艺术歌曲。
 
练习曲 Etude
肖邦替后辈作曲家们打开了一扇门,将枯燥无味的技巧练习,变成为蕴含艺术价值的乐曲。作品10和作品25各包含12首练习曲,从1829年写到1836年,每一首练习曲都专攻一个特别技巧的训练,大部分采用传统的ABA三段曲式,不同的是段落间的分界变得模糊,困难的技巧在优美旋律及和声的衬托下,更形生动有趣。肖邦让人们了解到,原来练习曲不只是一味追求快速准确,它也可以是慢的,也可以有音乐发展的。
后人为许多首练习曲加上了生动的标题,像是〈黑键〉、〈离别曲〉、〈蝴蝶〉、〈冬风〉等,虽未经肖邦认可,却也十分贴切;只要专注聆赏音乐的优美,你一定不会查觉,它们其实是技巧难到吓人的练习曲!
 
即兴曲 Impromptu
即兴曲,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浓厚即兴气氛的小品,乐段间的转换不带过度的修饰与釜凿,或许有些突兀,但自然流畅。肖邦的即兴曲,从成串的音符里流泻出自由自在的气息,一直是受到喜爱的作品。他总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其中以第四首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最为人所熟知;有趣的是,虽被列为第四号,此曲却是最早谱写的,1835年的肖邦似乎带着不耐与多种情绪冲突,借由音乐得到了纾解。
 
波兰舞曲 Polonaise
有着强烈节奏的波兰舞曲,原是队伍行进的三拍舞曲,重音放在第二拍;曲式虽非肖邦发明,却在他笔下达到完美的发展。肖邦7岁时,就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波兰舞曲,在离开波兰前就已经有9首的产量,在法国的岁月中陆续又写了7首,应是他所偏好的曲式。旅居异国的他,在波兰舞曲中透露出对祖国的乡愁思念,与对动荡局势的忧心;最后的几首作品令人感受到乐曲的光芒四射,当时他在音乐创作与钢琴演奏上都达到成熟的境地。
在众多波兰舞曲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作品53的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谱于1842年,宏伟的八度表现出骑兵骄傲的步伐,密集的和弦将钢琴浑厚的声响激动地奔放出来,在向来阴柔的肖邦音乐中难得一见。另外一首同是降A大调的作品61《幻想波兰舞曲》则是此种曲式中的极品,18页长的音乐中,充满了浪漫的旋律、带着印象派色彩的和声以及灿烂的技巧,可见当时肖邦正意气风发。1846年完成这个时期的作品后,肖邦的精神与健康也慢慢地走下坡。
 
马祖卡舞曲 Mazurka
和同宗的波兰舞曲比起来,马祖卡就像是大餐前的小菜,精致小巧,吃了却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一样是三拍子的波兰传统舞曲,马祖卡较为轻快,节奏特点是将重音放在第三拍,有时是第二拍。肖邦总共写了57首马祖卡舞曲,在音乐会上常会将几首组合在一起演奏;虽不常听到,却是每一位钢琴家必钻研的经典曲目。
 
前奏曲 Prelude
原是作为乐曲导奏的前奏曲,在肖邦笔下成为独立又具艺术价值的乐曲。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大部分是在与乔治桑躲到马约卡(Mallorca)避冬的时候完成的,于1839年出版,24首短短的乐曲集成一组,每曲都是不同调性。24这个数字让人联想到24个大小调,以及巴赫的《平均律》曲集,事实上,《平均律》的确是肖邦灵感的来源。和巴赫不同的是,肖邦的前奏曲并不包括其后的赋格,也并非以半音阶依序作为调性,而是以五度圈的循环排列;例如第一、二首为C大调与其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四首则是与C相差五度的G大调和它的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将所有的大小调都轮过一次。
肖邦的前奏曲都相当简短,最长的不过90小节,最短的仅13小节,也无明显的曲式结构。俄国钢琴家帕赫曼(Vladimir de Pachmann)以「仕女们充满缤纷色彩的衣橱」来形容这些小品,李斯特则将之比喻为「被放在金色梦境织成的摇篮里抚育的诗词」。但是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舒曼就觉得这些曲子很奇怪,像是草稿,亦或是断垣残壁、老鹰的翼梢,总之是一片混乱。现今的钢琴家大都一次完整演出24首,或许这样可以稍微增加完整性吧!
 
圆舞曲 Waltz
广受欢迎的圆舞曲(或译为华尔滋),原指中等速度的三拍舞曲,但它充满活力的节奏、丰富华美的旋律、清晰分明的情绪,总能在平凡中引出高亢或淡淡忧伤的气氛。肖邦一辈子都在写圆舞曲,但风格与维也纳派的大异其趣。他的圆舞曲纤细明快,通常是谱写给上流社会名媛贵族欣赏的沙龙音乐;然而看似轻松的小品在闪亮炫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深沉而忧郁的灵魂。人们最熟知的肖邦圆舞曲,莫过于《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因长度只有一分钟而得名)。右手环绕在几个特定音符打转的音型,加上左手节奏的催促,真让人脑中不由得浮现小狗追逐着自己尾巴转圈的可爱景象呢!
 
叙事曲 Ballade
Ballade这个字,最早始于14、15世纪,是将法国诗词配上音乐而形成的一种曲式。到了19世纪,肖邦将之发展成独树一格的曲式,结构庞大,却充满抒情色彩与极端的情绪冲突。典型的肖邦叙事曲,以一段甜美而诗情画意的前奏展开,而后转为凄凉,旋律的发展往往难以想像。同样的主题会经过各种情绪的淬炼,从兴高采烈到孤寂荒无,亦或从暴怒到平静,时常都是瞬间出现的转折,戏剧性十分浓厚。
肖邦于1836年时,在维也纳开始谱写第一号叙事曲(作品23, g小调),巴黎完成。美国名乐评家James Huneker称此一史诗般的作品为「肖邦灵魂的漫长探索旅程」。第二首F大调叙事曲是为了答谢舒曼将其巨着《克莱斯勒魂》题献给肖邦,于1838年谱写并献给舒曼的。第三号的降A大调(作品47)则带有迷人的温暖,优雅中带着稍许激动。最后的第四首f小调叙事曲则是于1842年献给他的赞助人Rotschild夫人,咸认是浪漫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充满张力和戏剧性,虽只有12分钟的长度,却彷佛将人的一生经历都包含在内。
 
诙谐曲 Scherzo
古典时期的诙谐曲,总是被拿来当做奏鸣曲或交响曲的一个乐章,义大利文的名字带着玩笑的意味,通常是轻快的。嘻笑怒骂到了肖邦手上可就不一样了,除了结构变得丰厚,他所写的四首诙谐曲就有三首是灰暗而充满戏剧性的;舒曼就形容这些诙谐曲是隐藏在黑暗面纱之后的,怎么可能显出玩笑的特性呢?
 
奏鸣曲 Sonata
相较于其他曲式的创新,肖邦的三首奏鸣曲出乎意料地遵循传统;分别谱于1828、1839与1844年,每首都有四个乐章,长达20-30分钟且结构完整。
较常被演奏的是第二及第三号,尤以第二号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众人所熟知的《送葬进行曲》为最出名。《送葬进行曲》其实是在1837年就先写好的。曲子由沉重的命运脚步展开,中段却泪眼婆娑地回忆起甜蜜的片段,并非一路悲哀到底。肖邦去世后,友人在墓旁演奏这首曲子陪伴着他入葬;而英国作曲家艾尔加在去世前一年将之改编为管弦乐版本,首演竟也是在自己去世后的纪念音乐会上。
 
船歌、幻想曲及其他钢琴作品
除了以上集结成组、具有份量的曲子之外,肖邦还谱了不少钢琴曲,有变奏曲、回旋曲、幻想曲,以及着名的《摇篮曲》(Berceuse作品57)和《船歌》(Barcarolle作品60)。以降D大调的变奏曲形式谱成的《摇篮曲》,本来想直接以变奏曲命名,在出版前也许是因为6/8拍平静而重复的摇篮曲节奏而定名为Berceuse。宁静的主题在不间断的左手和弦下,以他特有的即兴装饰音型,上下不停的颤音、半音阶等带出多种变化。
《船歌》则是偏晚期的作品,1845年秋天开始创作,直到翌年夏天才完成。以威尼斯船歌的节奏为基础,排山倒海似的浪漫旋律中,带着伤心的色彩;右手大多是以三度或六度的双音呈现,左手的音域则更广,船歌的节奏常常要横跨超过一个八度的范围去表现,对演奏者来说相当具挑战性。
管弦乐、室内乐作品及歌曲
肖邦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为钢琴独奏所写的,少数几首加入管弦乐团或其他乐器的乐曲,钢琴依然是占最大的比重。青年时期就写了钢琴协奏曲;将近生命的末期则为大提琴谱写一首经典之作;而20首以波兰文写作的歌曲,则是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有着墨。
 
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肖邦还在华沙的学生时期,就同时谱写了两首钢琴协奏曲,曲式上颇为传统;乐曲中大量运用了祖国特殊风味的元素,两首的终乐章都可清楚听到马祖卡等波兰传统舞曲的影子。管弦乐的配器写作则仅差强人意,还是以衬托钢琴独奏为出发点。第一号的e小调协奏曲其实比第二号晚完成,肖邦并在离开华沙前的告别音乐会上演奏了此曲,从此没再踏进祖国。第二号则较为亲密,更贴切地呈现出肖邦的心情。其他与管弦乐团合奏的曲子还包括了作品13的《波兰风的大幻想曲》、《Krakowiak — 音乐会大回旋曲,作品14》、及《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作品22》等。
 
室内乐
肖邦在弦乐器方面,除了一首钢琴三重奏(作品8)之外,只有三首为大提琴与钢琴创作的乐曲:以麦亚白尔歌剧《恶魔劳勃》(Robert di diable)主题所写的《大双重协奏曲》、《序奏与华丽的波兰舞曲》、及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的音域是最接近人声的,对歌声、吟唱有着偏好的肖邦,会在钢琴外独独为大提琴写作乐曲,和这个喜好脱不了关系。
《序奏与华丽的波兰舞曲》作于1829年夏天,是为了给一位美丽的贵族公主和她拉大提琴的父亲一起合奏而写的。由于父亲的大提琴演奏技术不怎么样,肖邦将华彩部分全交给他最擅长的钢琴。大提琴鬼才费尔曼(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将大提琴的部分大幅修改,把许多钢琴上的炫技部分转移到大提琴上,如此一来两种乐器的复杂度就平衡多了。
1845年的秋天,肖邦自女友乔治桑位于诺昂(Nohant)的别墅写给家人的信中,大表对当时环境的不满,道尽他在创作大提琴奏鸣曲时的沮丧心境。才子才女间的爱情故事,在走了7、8年后开始变调,1845到1846年间,肖邦在大吵大闹兼摔盘子的「家庭背景音乐」伴奏下,断断续续完成了大提琴奏鸣曲。翌年,两人的关系宣告结束。
 
除了钢琴外,肖邦只为大提琴这个乐器写了奏鸣曲,提献给好友Auguste Franchomme。1847年4月,两人在私人音乐会中首演了这首曲子,也成为肖邦生前最后一批出版的作品。1848年2月,睽违巴黎舞台6年的肖邦,在音乐会中和Franchomme演奏了大提琴奏鸣曲的2-4乐章,相当成功。此时肖邦的身体状况已非常不佳,在去世前几天,他请Franchomme在病榻前演奏大提琴奏鸣曲,可见这首曲子在他心目中的份量。曲中的钢琴部分相较之下依然繁重,与大提琴间却有着美妙的平衡,是室内乐中的极品。
 
文:刘圣文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约翰·威廉姆斯,用音乐为电影注..
  • ·【好文分享】动听的小夜曲,就像是灵巧的精灵..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