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我们是凡人,肖邦也一样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19

 

 

  肖邦何以在中国获得如此的反响?要知道就在肖邦创作最辉煌的18世纪30年代,遥远的中国还只有二三架利玛窦时期传入中国的古钢琴,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肖邦的名字,并且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土地上才第一次举办肖邦作品音乐会。但来得早却不意味着来得好。1955年钢琴家傅聪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为此后肖邦在中国风靡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儿童掀起了一股学习钢琴热潮,累至今日琴童队伍已经发展到了3600万之众,在很多家庭还没有组合柜和空调的时候却已经有了钢琴。肖邦的作品成为琴童们必学的科目,甚至连他们的家长都能略弹一二。无论是音乐考级还是专业院校考试,肖邦都成为了一门必考课程。于是学琴热所结出的最丰硕果实就是在2000年举办的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中国钢琴家李云迪和陈萨分别夺得了冠军和第四名的佳绩。拜肖邦所赐,钢琴家的“中国时代”由此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钢琴王子”,但背后却隐藏着肖邦挥之不去的神话。

  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室,肖邦的画像无处不在,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呢?虽然作为音乐家,肖邦并不是这个星球上第一个弹钢琴或者写钢琴曲的人,但在中国的寻常百姓心中,他的名字几乎就是钢琴的代名词,就像在普罗大众的脑中一提到物理就会想到爱因斯坦,一提起电脑就会想到比尔·盖茨。

  仿佛越是熟悉的反而更加陌生。或许只有还原肖邦的真正面孔时我们才会发现,他既不是斗士,也不是思想家,更不是革命者,他不会像贝多芬那样因为拿破仑的言而无信而怒吼,也不像马勒为了人类的前途命运而焦虑,他展现的是人类内心平凡的喜悦,抚摸的是人性中最隐秘脆弱的部位,而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血肉丰满,他的音乐没有宏大深奥的主题,也没有虚幻的冥想,于是他的旋律更容易亲近,也更易于理解。

  不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但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偶像,无论是郎朗、李云迪他们都成为了巨人肩膀上的宠儿,就连周杰伦也拿肖邦来吸引大众的趣味。他们的成功并不仅因为他们才华横溢或者标新立异,更关键的是他们和大众一样的情感诉求。他们天赋过人,依旧为了追求成功不懈努力,年轻时的肖邦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真实的肖邦和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一样时而贪图享乐,渴望名利,当年在巴黎居住的时候,肖邦每天穿着由为贵族效劳的设计师制作的高档成衣,甚至拥有一辆私人马车和贴身随从,喝着上好的葡萄酒,品尝着刚刚从狩猎场端上餐桌的鹿肉。他和乔治·桑的姐弟恋被音乐史奉为传奇,但肖邦本人也曾经因为失恋而迷惘,为失去工作而苦恼,为了租不起房子而发愁,在听说祖国被帝国瓜分后而悲愤,但决然不会为拯救危亡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生活,肖邦是凡人,我们也一样。

  如今肖邦已经200岁高龄了,但他依旧脸庞清秀、眼神忧郁。用今天的审美标准看,他算不上帅哥,不能去演偶像剧或者拍电影,但他却举止优雅、才华横溢、琴技绚烂。据说,肖邦在他生活的年代需要靠乔装打扮去躲避公众的视线,但如今他已经无法隐藏自己的面容,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不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来源: 北京晚报 许渌洋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
  • ·【好文分享】琴键上跳跃的音符,是音乐家内心..
  • ·【好文分享】古韵新声,赏诗词之歌的跨时代魅力
  • ·【好文分享】他们是音乐的魔术师,用音符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