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仰视天才的光芒,我们更要探寻光芒背后所不为人知的光源,那光源就是一粒种子,而这粒种子在天才小时候就已种下。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被世人誉为 “钢琴诗人”。
在肖邦所在的年代,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的确,肖邦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精灵,更是波兰历史上最大的骄傲。他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革命者,他音乐中所传达的信念,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6岁学琴、7岁作曲、 8岁登台,一个天才的成长轨迹就在肖邦的少儿阶段慢慢成型。
我们仰望每一个天才,都会被他们传奇的成长经历深深吸引,因为在他们的成才之路上,一定会有很多事情带给我们巨大的启发。天才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肖邦的专注、执着、勤奋、家教,无论哪一个都在他的童年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铸就了音乐巨人不朽的灵魂与身躯。
也许是天赋,也许是机缘,肖邦小时候似乎就对钢琴有特殊的好感,以至于他能够在第一次听到琴声,就能被琴声深深地吸引,虽然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音乐。
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在一户人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人头攒动,笑声朗朗,一群孩子穿着漂亮衣服,在悠扬的钢琴伴奏中翩翩起舞。他们围成一个圈,手拉手不停地跳着、笑着。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加入进来,他似乎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而是站在墙角,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位弹钢琴的女士——他的妈妈,这个小男孩就是肖邦。他入神地在旁边看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今天的小主人。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其他孩子喜欢的舞蹈,对于小肖邦来说,丝毫没有兴趣,而深深吸引他 的就是这架能发出声音的、黑黑的“大家伙”。
晚宴结束后,妈妈送走了参加晚会的朋友和一大群孩子。而在夜深人静人们都准备睡觉的时候, 楼下突然传来一阵清亮的琴声。这么晚了,是谁在弹琴呢?妈妈迅速下楼,在楼梯口一看,原来是小肖邦正专注地弹着。如此聪颖的妈妈也许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正在弹琴的孩子将会是未来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一个钢琴家就是从这一刻踏上了人生的辉煌之路。
妈妈看小肖邦穿着睡衣,端坐在钢琴旁十分认真的样子,惊喜地问:“小宝贝,你在弹什么呢?”
“你刚才弹过的曲子。”小肖邦头也没抬继续弹着。
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对钢琴有如此的兴趣,而且悟性如此之高,高兴极了,第二天,她就请来了一名老师来教儿子。肖邦妈妈的举动是决定性的,当发现孩子对某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不是去一味地打击,而是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爱好,并且让他能够学得更好。
自从有了老师,小肖邦学钢琴就更加认真了,几乎除了吃饭,整天就是坐在钢琴旁不停地弹奏,弹的手指不知道被磨破了多少次。能够忍受剧痛,除了兴趣与恒心 之外,不会再有第三个理由。小肖邦学钢琴的确也曾遇到过问题,因为他的手比较小,按动琴键有些困难,但这些并没有击退他的热情,聪明的他每天晚上都会在自 己的手指缝里加上一个木塞子,这样可以使指缝间的距离大一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肖邦不但未对钢琴产生厌倦,反而 学习探索的热情与日俱增,就是这种从未泯灭的热情让他坚守住了信念。7岁时,小肖邦就能够谱曲了;8岁时,就登上了剧院的大舞台,在成千上万名观众的目光 与期待中深情演奏,热烈的掌声就是对这名钢琴神童的巨大褒奖。
肖邦成名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经常会提起他小时候学钢琴的事情。
“请问学习钢琴您最感谢谁?”记者问道。
“我的母亲,她的坚持才有我的今天。”
“您认为钢琴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除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迸发!”
肖邦不仅是一位音乐家,同时还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战士,在他相当多的作品中,都表达了波兰人民的英雄精神,充满了爱国激情。
一次童年的钢琴弹奏,改变了肖邦的一生,也为历史塑造了一位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