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莫迪埃:争议歌剧界30年

作者来源:音乐周报 发布时间:2014-07-26

 

 

 

 

 

如果说法国作曲家皮埃尔-布列兹青年时代的那句“放火烧掉欧洲所有的歌剧院”是一位老愤青对行将就木的歌剧院和他们附庸风雅的听众最为直接的不齿,那今年3月8日逝世的吉拉德-莫迪埃(Gerard Mortier)则用激进和近乎残暴的实践改变了一代歌剧听众的审美习惯,并在两大洲的艺术机构上留下脚印。作为欧洲最富盛名,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歌剧院管理者,莫迪埃委约、制作、监督并推行了不少后来既惊爆又劲爆的歌剧新作。其中由他委约美国作曲家约翰-亚当斯早年创作的歌剧《克林霍夫之死》因为有着对极端分子含糊不清的立场判定,不久前刚被大都会歌剧院从高清直播剧目中拿下。这种争议性,也许正是莫迪埃想要的。
 
用激进和玄虚普及
 
莫迪埃的职业生涯可以清晰地用四段时间概括,这也是他的四段任职。1981-1990年,他出任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莫奈剧院总经理;1991-2001年,担任萨尔茨堡音乐节总监;2004-2007年,担任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总经理;2009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马德里皇家剧院总经理。这四段总监任职期间还穿插着2001-2004年的德国鲁尔三年音乐节的暧昧期,还有2007-2008年候任美国纽约市立歌剧院总经理的小插曲。
  
不过莫迪埃也有真爱,那就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1992年,他上任萨尔茨堡伊始,便推出了这部宗教意味极强的歌剧,可能旨在洗刷卡拉扬遗留下的商业帝国的铜臭味。此后两段生涯中,他都带着这部作品前去任职,从一定程度上复兴了梅西安的这部旷世歌剧。莫迪埃每到一处便力推的歌剧还有捷克作曲家亚纳切克的歌剧,诸如《马克罗普洛斯案件》、《狡猾的小狐狸》等。威尔第和普契尼在他眼里就是“大俗曲”,通常会在他指定的乐季里集体消失。在莫迪埃眼里,普及是以激进和玄虚的方式激发年轻观众的好奇心,而不是降低歌剧的鉴赏水平以迎合大众审美。这种做法让喜新求变的改革分子欣喜若狂,但得罪了有权有势的保守阶级,因此莫迪埃每段任职都是耀武扬威地上任,破口大骂地离职。这就像命运女神手中的绳索一样,牢牢系在他的脖子上。
  
作为初出茅庐之作,莫奈剧院无疑是莫迪埃实现理想的试验场。他与指挥家西尔维安-坎布莱灵组建世界一流的乐团和合唱团,邀请到国际顶级的歌剧导演诸如帕特里斯-显若和吕克-庞迪等一大批愤青,将新鲜制作带入陈旧的剧目中。任内他委约芬兰女作曲家卡佳-萨利亚赫创作了歌剧《远方的爱》并全球首演,这部歌剧如今已进入现代歌剧剧目的保留曲库。
  
在离经叛道中前行
  
1991年,莫迪埃转战萨尔茨堡,接任卡拉扬出任音乐节总监。上任后,莫迪埃毫无保留地将批评的子弹对准迂腐保守的奥地利传媒,把实际掌控音乐节曲目与艺术家资源的几大唱片公司挨个数落一遍,誓言要把“残留在音乐节里的黑手党一个个清理干净”后,于1992年上任的第一届音乐中推出一版全新打造的《蒂托的仁慈》。卡拉扬时代的音乐节贵客里卡多-穆蒂因为受不了其离经叛道的制作在开演前几周愤然出走。不过那年最大的亮点并不是这些花边新闻,而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彼得-塞拉斯的导演风格与卡拉扬的风格差之万里,他用敏锐轻巧的舞台设计,在谢幕时获得了极大的喝彩和倒彩声。这正中莫迪埃下怀。毕竟,他收拾了在卡拉扬时代寄生于音乐节的唱片公司,把他们的残余势力逐出了音乐节。当然,后来唱片公司的势力也是江河日下。
  
2001年莫迪埃离职萨尔茨堡后,2004年出任巴黎国家歌剧院总监。巴黎国家歌剧院是欧洲第二大歌剧院,享受全额政府补贴。在那里,他又一次将《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搬上舞台,引入了导演克里斯托弗-马塔勒,还聘请塞拉斯导演了一版使用比尔-维奥拉影像制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2007年,快到法国规定的65岁退休年龄时,他被任命为纽约市立歌剧院的总监。这一任命最后以决裂收场,但在候任期间,莫迪埃委约了两部美国作曲家的作品:菲利普-格拉斯基于沃尔特-迪斯尼的《完美的美国人》和查尔斯-沃利宁基于李安同名电影改编的《断背山》。这两部作品后来都在莫迪埃人生征途中的最后一站马德里皇家剧院上演,大获争议。
  
也许没有什么比莫迪埃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告别之作更能阐述他的艺术理念了。他在2001年主持的最后一届音乐节中推出汉斯-纽恩菲尔斯执导的《蝙蝠》。剧中,奥洛夫斯基亲王是个大毒枭,狱卒弗洛什是马琳-迪特里希的模仿者,爱森斯坦与罗莎琳德被描绘成戈林与希特勒的情妇艾娃-布劳恩。莫迪埃用维也纳人引以为豪的沙赫蛋糕,回敬了奥地利人一巴掌。正如他在2011年马德里上演卡洛-希曼诺夫斯基《李尔王》时为乐季开幕所说的:“这是一个巨大的丑闻,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如今我们得到全球瞩目。至少人们不会在最后关头还睡着了。”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约翰·威廉姆斯,用音乐为电影注..
  • ·【好文分享】动听的小夜曲,就像是灵巧的精灵..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