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喜歌剧给歌剧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清新的气息?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1

 

 

        18世纪出现的喜歌剧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音乐戏剧形式,为欧洲的歌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意大利,喜歌剧(operabuffa)是与传统的正歌剧不同的声乐体裁。意大利正歌剧的发展深受宫廷影 响,题材多是神话或历史,主角为君王或英雄,演出形式亦带宫廷娱乐趣味。而18世纪的喜歌剧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的,它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的“矫揉造 作”而追求“自然”的艺术表现。剧中人物常是社会中下阶层,场景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较通俗并有民族特点。

        意大利的喜歌剧是在幕间剧(intermezzo)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尔戈莱茜(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这部独立的喜歌剧最初是作为幕间剧分为两部分,穿插在他本人的三幕正歌 剧《高傲的囚徒》幕间演出的。剧情简洁,人物仅有主人(男低音,喜歌剧中较重要且音乐生动的角色)、女仆(女高音)和一个哑仆,聪明的女仆以一场智慧的游 戏,终于作了这个家庭的夫人。
        18世纪下半叶,喜歌剧在意大利有较大发展并流行于整个欧洲,皮钦尼(NiccolaPiccinni,1728—1800)在《好姑娘》中吸取了正歌剧 的手法,音乐融入了一些严肃的抒情性。帕伊谢洛(Gio—vanniPaisiello,1740—1816)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是罗西尼以前这一题材 的最佳作品。奇马罗萨(Dnmenico Cimarosa,1749—1801)的《秘密婚姻》由于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社会等级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引起轰动。
        在法国,1752年一个意大利歌剧团把《女仆作夫人》带到巴黎演出,激起了法国文化界的“喜歌剧之争”。“皇家音乐学会”为一方以捍卫“法国民族传统”为 口号,反对这种艺术形式;狄德罗、卢梭等一些启蒙思想家为一方,热情赞扬这种大众化的歌剧体裁。卢梭还综合意大利喜歌剧及法国传统的集市戏创作出了法国的 喜歌剧《乡村卜者》。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艺术形式。英国很早就出现了以《乞丐歌剧》为代表的叙事剧。德国18世纪下半叶形成了一种有对白,有唱,音乐以德国歌曲为基础的小型“歌唱剧”.(singspiel)。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