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白毛女》一个故事造就的歌剧传奇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2

 

 

      1944年“白毛仙姑”的故事传到延安,边区的艺术工作者们为之深深感动。他们敏锐地感到,这个“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于是决定以此作为题材创作一部歌剧。

  1945年4月,经过创作组数月的努力,作为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献礼,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正式首演。当天的观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首长以及党的“六大”全体中央委员和“七大”代表。观众们对《白毛女》反响强烈,演员唱到动情之处,就连身经百战的领导同志也忍不住流下感动的泪水。

  演出第二天,剧组的党支部书记田方传达了中央书记处的意见。田方说:“中央书记处有几点看法:第一,艺术上是成功的。第二,内容是适合时代需要的。第三,少奇同志看了后,特别强调戏中没有给黄世仁判死刑,是右倾投降主义,黄世仁罪恶很大,应该枪毙,不枪毙不足以平民愤。”中央领导的意见给《白毛女》的创作、演出人员以极大的鼓励,《白毛女》在延安一连演出了30多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新秧歌运动的兴起,使得边区的文艺工作者积累了文艺大众化的丰富经验,可以创作出反映更为复杂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大型歌剧。这为新歌剧《白毛女》成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歌剧酝酿了成熟的条件。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经历了首创——修改——试演——多次再修改的反复历程,集合了创作组及群众的集体智慧。1944年,歌剧《白毛女》创作组在鲁艺成立:张庚、王彬负责整个创作组的领导工作,王大化任导演(王彬同时兼任),马可、张鲁作曲,剧本由邵子南、贺敬之负责。由于邵子南曾在“白毛女”原型生活的晋察冀边区工作过,并曾收集过相关的民间传说,因此最初由他担任剧本执笔。创作组很快便拿出了前几场的剧本,并完成配曲,投入排练。配曲大多采用秦腔、眉户戏的曲调,表演采用传统戏曲的身段和程式。试排的反响与效果不是很理想,1945年1月初,戏剧音乐系对创作组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剧本创作方面,邵子南自行退出创作组,增加了丁毅,由王彬直接抓剧本创作;导演方面,张水华短暂地曾参加导演工作;作曲方面,增加了瞿维、李焕之;向隅担任歌剧的音乐指挥。为保证剧本写作风格的统一,创作组决定由贺敬之统一执笔。在写每一幕之前,先与王彬、丁毅共同讨论,研究情节设置、出场人物、矛盾冲突乃至戏剧细节等问题,而后由贺敬之写成初稿后,再经共同讨论、修改,直至定稿。

  重写的剧本完成后,剧组再次在鲁艺礼堂彩排,观众反响强烈,甚至很多农民在看了彩排后都痛哭流涕。周扬与何其芳在观看后给创作组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认为结尾喜儿被救出山洞并送大春参军的结尾太轻了,应该增加一场群情激奋的斗争大会场面。于是,丁毅按照这个要求改写了最后一场戏。

  反复修改的《白毛女》仍然遇到了一些延安文艺界的批评声音。有人认为,《白毛女》是借用鬼怪故事利用猎奇心理吸引观众;有的更尖锐地批评该剧在主题、人物、形式上都缺乏统一,不中不西;还有人指出,戏中对地主丑行的揭露不利于团结,会起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这些意见出来后,创作组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听取文艺界各方意见,反复讨论之后,创作组又对剧本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此外他们还广泛听取观众意见,对《白毛女》的剧本和音乐进行了多次修改,除了原作曲者外,参加创作的还有刘炽、陈紫等人。作曲家们在配曲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歌剧的模式,也没有沿袭旧式戏曲的套路,而是吸收各地民歌加以改编,努力创作出真正代表人民大众的音乐。

  《白毛女》通过音乐成功刻画剧中人物的形象。作曲家们注意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心理的变化,以不同的音乐和曲调的变化来凸显剧烈的戏剧冲突。例如,在描绘喜儿苦难的童年时,他们以《小白菜》配曲,而后随着冲突激化,强烈的阶级仇恨爆发时,又采用河北梆子的曲调。剧中喜儿的父亲杨白劳虽然在第一幕中就含恨自杀了,但是通过根据山西民歌《捡麦根》改编而成的杨白劳的主要唱段《十里风雨》、《扎红头绳》、《廊檐下红灯照花眼》、《老天杀人不眨眼》等,却将一个贫苦农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很容易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同时对于黄世仁、黄母、穆仁智等反面角色的音乐刻画也十分突出,凸显了反面人物的特点,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