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音乐决斗”其实就是音乐比赛,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比赛,它是一对一的比赛,具有一定的残酷性,除非一方宣布退出,否则,一旦“决斗”,必将“你死我活”,决出胜败,其结果可能改变音乐家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人们称其为“音乐决斗”。
最早的一次“决斗”发生于1709年。德国作曲家韩德尔,想到意大利发展,后在罗马主教主持的演奏会上展露他的妙技。其时,被称为“近代钢 琴演奏之父”的杜梅尼哥·史卡拉底也是演奏会的座上客,宾客们要求二人来一次比赛,于是,他们在偶然情况下成了“决斗”的对手。决斗开始,先由史卡拉底弹 奏大键琴,全场鼓掌。继由韩德尔上场,也掌声不绝,评判员认为“难分胜负”。决定改用管风琴演奏,这次先由韩德尔弹奏,受到听众疯狂鼓掌。轮到史卡拉底 时,他却站在大厅中对韩德尔的演奏拍手称好,宣布对方获胜。从而倒增进了二人的友谊。
第二次“决斗”是1717年。32岁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到德勒斯登旅行时,正好遇到法国风琴大师路易·马尔,人们促使他俩在伯爵家来一次 “较量”。在约定的日子,巴赫到达伯爵府邸后,等候很久未见对方光临。原来路易·马尔明知自己不是巴赫的对手,主动放弃了这次“决斗”。
第三次“决斗”是在1781年,年仅28岁的意大利大键琴演奏家克莱门第,颇负盛名,他到维也纳旅行时,与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期而遇,莫 扎特比他小4岁,名气也远不如他。人们要求他们比赛时,他以为自己必胜。但没有想到评判员是地道的“莫扎特迷”奥皇约瑟夫二世,莫扎特成了必然的胜利者, 克莱门第对此怨恨终生,并发誓从此不再从事演奏。
第四次“决斗”发生在1796年。乐圣贝多芬到柏林去旅行演奏,有机会与柏林宫廷乐长亨麦尔一决高低。亨麦尔自恃有优越条件,没把贝多芬放 在眼里。比赛时贝多芬抽头签先演奏,他没有弹奏大家熟悉的乐曲,而是自己临时谱成即兴的曲子。在演奏到某段落时,突然停止,要对手接着弹奏下去,这让亨麦 尔措手不及,又气又急,羞愤地离开会场,贝多芬最终成为“决斗”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