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音乐家常常被告知要多练习,琴艺才会精湛,可是每天不断练习好几个小时可能会造成长久的疼痛,甚至缩短演奏生涯。
现今许多工作都需要长期使用电脑,使得重复性劳损(repetitive strain injury,简称RSI)和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成为常见的现象,不过音乐家自古以来就被这种病症所折磨。 「重复性劳损」是一个相当广义的词汇,包含各种手部长期重复动作后产生的症状,其中腕隧道症候群是专业音乐家最常遇到的状况。
音乐家为了职业生涯,必须禁得起长时间重复性的练习,把手指和手腕的动作练到炉火纯青。正因如此,许多音乐家在演奏时,往往一直处在疼痛不堪的状态;这些病痛小至有灼热感、肿涨,大至感觉麻木、手指不听使唤,严重时甚至还会害音乐家的演奏生涯提早结束。
重复性劳损到底是因为演奏技巧错误造成,还是光是动作不断重复就会造成病痛?这方面目前仍然有许多争议。不过,职业小提琴家每天来回运弓不下数千次,钢琴家也很可能每天练上八个小时的快速音群,也难怪这两类的音乐家往往受到最严重的伤。这些运动会让手部的细部肌肉受到极大的损伤,而且会因为姿势不良,或因紧张、压力或疲劳造成的肌肉紧绷,变得更加剧烈。
那么,这种状况到底有多常见呢?
事实上,绝对比你想像中更普遍。管弦乐团的乐手里,高达50%到60%的人曾经在手部或手臂有重复性劳损,另外至少有20%的学生为此所苦。虽然数据这么高,不过应该还有更多案例没有就医。这类伤害容易让人受到鄙视,而且音乐家经常也会害怕丢掉演奏机会,所以许多人选择忽略这些疼痛,不愿就医。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美国钢琴家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他隐瞒受伤的事实许多年后,才接受治疗,但为时已晚,自1980年代后无法再使用右手弹琴。
十九世纪的钢琴越做越重,也使得演奏伤害愈来愈多。除了琴的重量增加以外,萧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也不断把演奏者的技巧和耐力往上推,使得钢琴家练琴练到受伤的情况更常见。
美国钢琴家佛莱雪(Leon Fleisher)就因为手部受伤,长达15年没办法弹琴。他的朋友葛拉夫曼后来在1970年代接受治疗时,医生找不出造成他疼痛和麻木的原因,最后判定他的神经受损。葛拉夫曼后来委托多位作曲家为他创作左手独奏的钢琴协奏曲。
治疗重复性劳损的方法,包括休息、针炙、物理治疗等等。情况如果太严重,可能必须接受紧上腺皮质激素注射、改变演奏方式,甚至开刀治疗。有些运动方式,如亚历山大放松法(Alexander Technique)和费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可以让音乐家练习放松,减少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