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5年请鸿鸿导歌剧《茶花女》的那段期间,有天他大方地透露,打算用钢管夜店诠释上流社会的假面舞会,用生老病死的普通病房取代茶花女的独居病榻。身为导演的鸿鸿眉飞色舞地描述他的异想,希望回到小仲马当初写作小说原著的原始动机,表现出一个青年在五光十色社会中启蒙与成长的历程,对当代观众而言,茶花女应当从19世纪的社交圈走进国人的PUB。对向来在家「听」歌剧的乐迷而言,鸿鸿的大胆尝试看来把戏剧和音乐并驾齐驱,一起竞争观众的眼与心,自然成为当年乐坛的话题。
转眼之间,鸿鸿导演过的歌剧作品也有四个之多,包括《茶花女》、《浮士德的天谴》、《郑成功》、及《爱情灵药》,他愿意从舞台后面走出来, 从「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角度,分析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如何能平衡音乐、歌曲、舞蹈、诗词、美术、甚至剧场空间的表现形式,融合为完整的艺术品,每次演出都带来具有创意的表演型态,使得《迈向总体艺术:歌剧革命一世纪》一书,成为歌剧迷书架上应当典藏的另类观点。
从导演的观点看歌剧,颠覆了音乐界介绍歌剧偏重音乐的单一观点,在这本手边书中,鸿鸿简要将回顾过去一世纪欧美歌剧制作的理念变化,并点出诸多着名歌剧制作人、导演与编舞家的创意,已经将歌剧艺术带向综合音乐、戏剧与舞蹈的新境界。书中并以莫扎特与瓦格纳的歌剧为例,凸显「导演剧场」观念出现后,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美学冲击下,欧洲歌剧已经与当代剧场潮流紧密结合,各大歌剧院在许多前卫导演冲击下,已经制作出许多风格迥异,再现出更具有当代生活意涵的作品。
作为「剧场手边书」系列的《迈向总体艺术:歌剧革命一世纪》一书,大有传承「导演心法」的意涵在,鸿鸿在书中也不吝惜秀出「歌剧导演」的各种手法,也选译了几位重要导演及剧院总监的观点,对于有志献声歌剧制作的导演与音乐家,本书同时具有相当实用的一面。歌剧乐迷也可从本书中寻找到很多新鲜的例证,更可从本书附录的片单中,重新省视歌剧发展的全貌,从此不再只是「听」歌剧了,再踏进歌剧院时,应当会有全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