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从外在炫技到内在诗意的蜕变- 谈李斯特Eb大调与A大调钢琴协奏曲

作者来源:卢文雅 发布时间:2014-07-29

 

 

 

 

李斯特戏剧性的一生,经历多次的蜕变。自1830年起,青年钢琴家李斯特陆续接触到影响他往后写作风格的几位重要作曲家,如白辽士(Hector Berlioz,1803∼1869)、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与肖邦(Frédéric Chopin,1810∼1849)。此后,李斯特由青涩的少年,蜕变成不可一世的闪亮巨星,他无与伦比的钢琴炫技,所到之处,锋芒披露。
 
在经过与玛丽‧达古伯爵夫人(Comtesse Marie d'Agoult,1805∼1876)恋情结束,1847年与卡洛琳‧冯‧桑‧维根斯坦公主(Princess Carolyne von Sayn-Wittgenstein,1819∼1887)相恋,居住在威玛之后,李斯特经历了第二次生命蜕变,他专心于指挥与作曲,浓切的诗意情怀流露于他的作品中,交响诗于焉诞生。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与管弦乐作品的形成,正经历了他二次蜕变的洗礼。
 
有关李斯特钢琴与管弦乐合奏的作品型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钢琴协奏曲,在他有生之年共完成两首,分别为第一号Eb大调,与第二号A大调。他青少年时期(1825年)曾写过两首钢琴协奏曲,并未出版;另外于1880年作给学生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则属于未完成作品。第二类属于钢琴改编作品(Piano Trascriptions),共5首,分别将不同作曲家之作品主题做改编或加以变化。分别为Grande Fantaisie Symphonique(改编白辽士独幕剧Lélio)、Fantasie über Motive aus Ruins of Athens(改编自贝多芬作品)、Polonaise brillante von Weber,Frantz Schuberts grosse Fantasie以及Fantasie über ungarische Volksmelodien。第三类则是幻想曲与变奏曲,例如给钢琴与弦乐团的Malédiction,以及钢琴和管弦乐团的Totentanz变奏曲。
 
1839年,李斯特在意大利,同时写作两首钢琴协奏曲,其中第一号Eb大调早在1832年已经起稿,是年再度拿出来做修改,同时也开始第二号钢琴协奏曲A大调的写作。1849年在威玛,李斯特再度修改这两部作品,特别对第一号做大量的修改。他简化乐曲中好几个炫技段落,重新建构乐曲型态为三乐章,但其中第二乐章实可再分为两个乐章,在乐曲开始后第78小节,速度由Quasi adagio转为Allegretto vivace,可视为第三乐章开始,最后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最后乐章Allegro animato。此曲最后于1857年出版。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则是一首单乐章作品,曲分六段,各具不同风格,中间不间断。于1863年出版。
 
这两部钢琴协奏曲的形成,历经钢琴李斯特青年旺盛的炫技时期,到沉稳内敛的威玛时期,乐曲曲风也随着李斯特生命的转变,有了蜕变的痕迹。李斯特钢琴作品研究学者Anna Celenza称呼其中最大的转变,在于它们由「炫技式协奏曲」(virtuoso concerto)转变为「交响式协奏曲」(symphonic concerto)。李斯特在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手稿中亲笔写下“concerto symphonique”一词,道出了他对此乐曲性格的注解。而此处的「交响」(symphonique)一字,令人与李斯特在威玛时期发展出的交响诗产生联想。这两部作品中的蜕变痕迹,明显的出现由炫技转为诗意的刻痕。
 
这些蜕变的痕迹首先出现在钢琴与乐团的比重上。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中的钢琴部分,仍可看见李斯特青年时期的炫技色彩;乐曲在开头管弦乐四小节的短动机演奏后,马上出现钢琴两手八度大跳,带入一段开场的华彩,耀武扬威的宣告钢琴在这首乐曲中的主宰性。此时的管弦乐无法跟钢琴比较,只以衬托伴奏的型态出现,在许多段落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只有在第三、四乐章特别使用三角铁,使得此曲有《三角铁》协奏曲的别称。但是此处极弱的管弦配器,使得三角铁声响显得空洞。李斯特创作此曲时并不擅长管弦乐法,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配器还曾经由他的学生Joachim Ra再加以修改。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管弦乐地位明显改变。钢琴炫技的锋芒不再刺眼,管弦乐地位增加,在多处带动音乐主要脉动。在六段的乐曲中,第一段的主题几乎全部由管弦乐团主导,钢琴直到第一段结尾才弹奏主题原型。戏剧性的第二段Allegro agitato assai也是由管弦乐主掌声势,钢琴流窜于器乐之间,推波助栏,彼此相和。整首乐曲交响色彩浓厚,呈现出李斯特在原稿中标示的「交响式协奏曲」风格。
 
另一个明显改变在曲式的呈现。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曲式还存在古典的形式风格,乐曲与传统交响曲四乐章形式相符合: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 Allegro maestoso,第二乐章慢板 Quasi Adagio,三乐章标示为Allegretto vivace,实为具有诙谐曲风的乐曲,最后为有精神的快板终曲乐章 Allgro animato。开头主题在乐曲间不时出现,并且各乐章的主题都在终曲乐章中再现,这些作法都依循着传统模式。相较之下,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则出现绝对的不同。单乐章多段的形式,已属于新乐种交响诗的曲式形态。六段音乐中,乐曲慢快相交替,第一段慢板Adagio sostenuto assai,旋律优美动人,第三段Allegro moderato曲风深沉厚重;与它们交叉出现的第二段Allegro agitato assai则具有诙谐曲风,以及第四段是清亮果决的Allegro deciso。具进行曲色彩的第五段Marziale un poco meno Allegro结尾处出现钢琴华彩段落,最后乐曲以亮丽快速的Allegro animato做结束。
 
最后一项明显的改变,表现在主题的运用。李斯特运用在交响诗中重要的主题作法,也就是所谓「主题转变」(thematic trasformation),在这两首钢琴协奏曲中都出现,但是运用的程度则不相同。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开头两小节短且具震撼力的动机,是全曲主要的乐念,随时浮现于乐曲中,掌控全曲。这个主题出现时多以原型呈现,只有在第一乐章第67-68小节,出现一次「主题转变」。但是第二号交响曲,则出现多次「主题转变」的做法。乐曲开头前四小节温柔优美的主题,在第一段第75-77小节由钢琴激昂的奏出第一次「主题转变」,到第五段第421-424小节则出现进行曲般的第二次「主题转变」。第二段第153-155小节由管弦乐齐奏出的新主题,也在乐曲中出现两次「主题转变」,第一次出现在第三段开头弦乐的高音声部,第二次则出现在第四段的弦乐低音声部。
 
李斯特的两部钢琴协奏曲有着不同的风格,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洋溢着青年时期李斯特对钢琴的企图与憧憬,炫技色彩流窜于全乐曲;但是到了第二号交响曲,钢琴与管弦乐以对等地位交谈,交响诗的形式与风格已悄然进入,多段的曲式与「主题转变」的使用促使乐曲蜕变。钢琴家布兰德尔(Alfred Brendel)称呼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具有整体诗意」(as a whole apoetic sense)的作品。欣赏这两部钢琴作品,仿佛对李斯特青年到中年生命变化做一番巡礼,个中的蜕变,了然于乐曲中。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