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指挥到底要干嘛?

作者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1-19

 

 

 

 

不知各位可有想过,每当聆听交响乐团的演出时,总被那乐曲感动。一方面惊叹作曲家竟能写下如此震撼人心的音乐,另一方面又为乐团能有如此完美无暇的演出而感到兴奋。但为什么每次接受观众掌声的都是那位手上只有根棒子的指挥呢?指挥究竟是干什么的?他既不用发出声音、也没演奏任何乐器,然后只是在台上装模作样比手画脚,何以能代表整个乐团接受观众的喝采?

其实答案很简单,指挥顾名思义就是指导乐团如何发出声音。或许你会认为乐团发出声音凭借的应该是作曲家呕心沥血所写下的乐谱啊,只要所有的乐手都能依照乐谱上的音符、节拍来演奏,就能贯彻作曲家的想法、精神与意志啊,何须前面再有个指挥来画蛇添足呢?

事实上指挥真正的作用在于诠释、指示乐曲的速度与音量的幅度,让不同器乐声部的声音能以近乎无暇的和谐呈现出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意境。毕竟现代记谱法并非完美无缺,甚至还简陋的很,因此要如何忠实诠释作曲家的乐念便成为了指挥最重要的使命与任务。

如果拿掉了指挥,那么乐团中每一位乐手对音乐的诠释必然各有主观的感受与认同,这么多不同的「主观」凑在一起还要能相互配合不受牵制,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若少了指挥,我们听到的将会是在乐谱表面维持的最基本秩序外,无法控制也无法想像的冲撞与混乱。

因此,乐团当然必须要有指挥,他的存在使得舞台上的音乐家们能压抑所有的主观自我,并以指挥自身的主观取而代之,用一人意志统领众人贯彻乐曲意念,我们才有堪称完美的音乐能欣赏。

巴伦波因曾说:「指挥永远需仰赖音乐家们,让音乐家信服并愿意依照某种方式演奏,如此才得以缔造自身诠释。」,此言甚佳。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若今日坐在台上的音乐家们不甩你,那么指挥就永远无法听到他所想要的声音,而这正是为什么指挥的成就往往与年龄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乐坛总有许多年轻的天才指挥,这些天才少年或许对于音乐已有超乎年龄的体验与感受,然而综观这些青年指挥家的表现,却鲜少有禁得起乐评检视,一听再听还耐得住乐迷琢磨分析的。究其原因,当然还是跟年纪有关,试想:你要如何去说服一位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就已经坐在台上拉琴的叔叔伯伯们,贝多芬这里的速度不应该这么快?勃拉姆斯那里别这么大声?

反之,乐坛有许多德高年邵的指挥家却常能缔造出许多经典演出。就以阿巴多为例,当年的他执掌柏林爱乐时备受质疑,甚至有事没事就被拿来跟卡拉扬做比较;但却在离开柏林爱乐后,如同脱胎换骨般,指挥功力越发高明精准。这几年的他不论到哪里,跟哪个乐团合作,演出什么曲目,几乎都能为该乐团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经典演出。而「超越」、「最伟大」、「难以项背」这些字眼更成了近来乐评灌注给阿巴多最常见的形容词。

为什么阿巴多会变得这么神?那是因为这些乐团的乐手都以看待神的眼光来看待他,乐手们面对他时,完全不需抗拒挣扎便在他面前轻易的卸下了自我,让大师的意志来取代他们的自我。这些乐团找阿巴多担任客席指挥,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本身所拥有的光环与权威,让乐团能完美演出一场近乎「无我」状态的音乐会。这些乐手以自身的演奏技术,捐弃自我意念,专心至致为大师的自我而服务,当然也就让我们有机会听到这些超脱乐团原本水准的经典演出了。话说回来,如果这些乐手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弃主观,那么就算是再了不起的指挥,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是吗?

再说一个例子吧!当年巴伦波因以49岁之龄接手芝加哥交响乐团,年纪已不算小的他,在顶尖钢琴家的金字招牌下,初掌乐团时却仍碰得一鼻子灰。当时他刻意增幅乐曲的能量,不论哪一首交响曲都尽可能夸大其音乐表现,但这样的刻意却无法让听众买单,尤其当人们习于前任指挥萧提爵士精准俐落的乐风时,巴伦波因的表现却被乐评嘲笑如同跳梁小丑般低俗。当时不论欧美,所有的乐评皆认为巴伦波因无法扛起芝加哥交响乐团这块招牌;然而在接掌乐团十五年后,芝加
哥乐团却活生生的成了巴伦波因的乐团。无论气质、音响,甚至呼吸,都带有巴伦波因深受德奥传统音乐训练下的身影,这样的气息一路从弦乐直达最后方的打击乐。

2006年中,巴伦波因指挥了在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乐曲终了时,全场听众起立鼓掌长达十五分钟。巴伦波因并没有如同往常的指挥家一般进场出场轮番谢幕,他选择了留在舞台上;但他留在台上时却也没有频频向台下观众鞠躬致意,他选择直接走进乐团,向舞台上的每一位团员握手、拥抱,并让每一位团员分享观众的谢忱。

就这样,巴伦波音让自己与团员站在一起,成为了乐团的一部分,他要告诉观众,这些掌声不是给他的,而是给整个乐团的。随后,他在舞台上发表的一篇动人的演说,其中有段是这样的:「如此宽广的舞台、集结如此众多且优秀的音乐家在此;这么多乐器、这么多声音,但却只有一个人是完全无法、也不能发出声音的。他必须仰赖他人发出的声音来解释他凭什么站在台上...。」。

简短几句话便道尽了身为一个指挥所应怀抱的智慧与胸怀。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并非仅是订好速度、音量,便要求团员们能遵循指示无一疏漏的演奏无误。因为就算这些团员再怎么听话,与生俱来的主观都会让他们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指挥的要求。此时,指挥必须细腻的塑造个人权威,以自身意志来统一演奏时许多不必要的「其他主观」。一位成功的指挥必当如此,才能率领乐团往伟大迈进,创造无数的感动时刻与奇迹!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动听的小夜曲,就像是灵巧的精灵..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
  • ·【好文分享】琴键上跳跃的音符,是音乐家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