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指挥究竟在做什么?关于指挥的10个疑问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2



对于没有乐团演奏经验的人来说,关于「指挥」这件事,有太多太多的疑问,近期一篇关于指挥家吉博.瓦格(Gibert Varga)的采访,为大家解决了这些疑问。

 

吉博·瓦格,生于伦敦,匈牙利裔英国指挥家,擅长德、奥、浪漫及现代曲目,历任霍费尔交响乐团、匈牙利爱乐、明尼苏达交响乐团指挥,现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Q.1 指挥就是在乐团前打拍子吗?

 

当然不是。而且我可以说,「指挥动作」是指挥工作里最简单、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指挥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回归乐谱,你要熟读这些谱,了解作曲家想表达什么,然后再转化到带领乐团。 「为音乐服务」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观众在音乐厅里看到我们在舞台上的动作,只是指挥这份工作当中「最基础」、「最微小」的一部分。

 

Q.2 身为爱乐者,我要怎样看得懂指挥给的拍点呢?

 

指挥的方式千百种,即便我今天在这里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分解示范了,也只是我的方式。只要换另一个指挥,就可能有不同的方式。

 

对我而言,我偏好「有机的」指挥动作,比较柔软、有弹性的,但当然,有些曲目本身个性十分强烈,譬如巴尔托克的《奇异的满大人》序曲、或是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最终乐段等,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带领乐团。

 

有一个法则应该是完全不变的:每小节或是分段的第一拍永远是往下,而最后一拍永远是往上收回来。只要掌握这点,中间不管拍子多么复杂,应该都可以看懂指挥给的拍点在哪里。

 

Q.3 为何有时会看到指挥完全收手、停下动作,但乐团还是可以继续演奏呢?

永远要记得一开始讲的,「指挥动作」只是「指挥技巧」的其中一部分。而指挥棒的动作,也只是指挥动作的一部分。除了指挥棒,指挥也会运用左手、脸部表情、身体动作,甚至是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只要能顺利传达给乐团,即便他停下所有动作,乐团一样可以依循他的意志,往下演奏。

Q.4 为何有些指挥会用指挥棒,有些又不用呢?

 

以我而言,年轻时曾经也为了这个问题考量很久,最后我与另一位指挥朋友决定做一个实验,就是我们轮流以「使用指挥棒」跟「不只用指挥棒」来指挥同个乐段给对方看,彼此讨论接收到了什么,最后决定还是使用指挥棒应该是比较适合我的指挥方式。

 

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为音乐服务」,如果今天我碰到一个曲子,觉得不使用指挥棒,比较能达到我与乐团的沟通时,那么当然就不会用,像是巴伯《弦乐慢板》就可能是这样的例子。

 

Q.5 为何指相同的曲目,有些指挥看起来很激动,有些则非常冷静呢?

 

同样的曲目,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完全取决于指挥自身对于这份音乐的诠释,只要指挥对自己是百分之百的诚实,那么诠释方式没有所谓对错,只有听众喜不喜欢、能否接受而已。最不应该的是人云亦云,采用其他人的演出模式,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很人工,完全不诚实。

 

Q.6 要如何分辨「好」指挥呢?

 

好的指挥一定要能够「维持自我」,发现自己的想法, 而不是一味模仿别人。我不是其他人的复制体,我只能是我自己的最大值(I m the maximum of myself)。

 

Q.7 如果不能只是模仿,指挥要怎么学习呢?

 

在学习指挥的初期,模仿当然是必要的,如果你觉得能被自己的老师或是什么样的指挥诠释说服,那当然可以先藉由模仿他们起头,但最终一定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式。这跟孩子的成长很像,所有小孩小时候都一定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学起,但慢慢地就会产生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发展出自我的人格。学习指挥也是一样的道理。

 

 

Q.8 最能影响指挥功力的要素是什么?

 

以我的观点,是「时间」。时间可以让一个人成长,变成熟,同时也能增加人生经验。刚刚说我们要「为音乐服务」,找出作曲家想说的话,其实就是在分享作曲家的人生经验,如果你没有尝过失恋的痛苦、没有失去至亲的难过,或是没有感受过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你要怎么去诠释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这些作曲家用音乐传达出的人生经验呢?

 

Q.9 作曲家、曲目与指挥诠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认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事情,通通都写在他的乐谱里了,我要做的是从乐谱中探寻这些蛛丝马迹,呈现出作曲家的想法。拿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来说好了,很多人都说这首曲子因为写在他去世之前,所以充满了死亡的预感等,但难道可以说某个乐章的某个音就一定是代表死亡吗?如果用这种方式,在逻辑上其实不通。当然,以乐迷欣赏的角度而言,透过这些背景故事,更认识作曲家,是没有问题的。只能说以我个人身为指挥这个身分来说,通常我不会特别去探寻这些「创作故事」。

 

相对「创作故事」,我觉得「古乐研究」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大概50年前,古乐研究家开使用古乐器演奏时,其实我这个世代的音乐家多半是抱着嘲笑的心态看待,但慢慢地我开始去听这些演出,他们与战后巨匠的「全然浪漫观点」完全不同,其实真的引发了大家去思考这样「厚重」的古典、巴洛克时期音乐是对的吗?也渐渐影响了音乐界的诠释。

 

Q.10 您会如何形容指挥生活呢?

寂寞(lonely)。这不只是因为指挥家要四处客席、奔波而已,而是「指挥」这个职业,自然地会跟「乐团」产生一种「主从」关系,此点在独奏家比较不会发生,因为独奏家会跟乐团成员一起演奏,很快就打成一片。而且独奏家通常只会待个两三天,不像指挥家一待就是一、两个礼拜,这也代表你不在家的时间更长了,大多时候是觉得有点孤单、寂寞的。

 

不过就像我讲的,这是一个很幸运的职业,可以完整地做你自己,而且创造出许多美好的音乐。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