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在京去世,享年94岁。一代指挥名家在父亲节这个特殊日子,与他的乐迷以及演绎了一辈子的《黄河大合唱》作别。
严良堃1923年生于湖北武昌,生前参与创办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曾任中央乐团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合唱指挥学会理事长。不过,他最为世人熟知的,还是与《黄河大合唱》长达70多年的难舍情缘。音乐家冼星海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鲜为人知的是,严良堃不仅见证了最初版本的诞生,而且早在1940年以17岁的年纪就登台指挥了《黄河大合唱》。如果算上两年前在北京音乐厅的那场演出,老人在75年里指挥这部名曲的次数已逾千场。即便那时他的心脏已有多个支架,他最在意的还是几乎陪伴了他一生的《黄河大合唱》。
严良堃和郭淑珍对《黄河大合唱》的合作演绎,被音乐界誉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两人合作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75年《黄河大合唱》的复排,那时两人分别是首演的指挥和首唱。在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看来,由于当年受创作条件所限,最初版本的《黄河大合唱》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1975年版本的确立,为《黄河大合唱》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奠定了基础。
严良堃从不讳言自己是《黄河大合唱》的“专业户”,生前他曾多次表达这样的想法:《黄河大合唱》不仅是合唱作品,更凝炼着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侮的精气神儿。也因为此,老爷子尤为关切它在海内外的传播。令老人颇感欣慰的是,《黄河大合唱》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在海外流传开来。美国纽约、缅甸曼德勒都留下了中华儿女不屈的吼声。在国内,它更是屡屡被人传唱。这背后,严良堃绝对功不可没。
不过,谦虚的指挥大师却更愿意说自己只是个“打拍子的”,他始终记得老师冼星海对他的教诲:“上台不要卖弄,不要表现音乐之外的东西。”指挥家谭利华回忆说,同为指挥大师的李德伦曾告诉他,严良堃在留学苏联期间,学的是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学得非常棒,本来也可以成为非常好的乐队指挥,但是他选择开拓中国的合唱事业,把当年中央乐团合唱团的水平提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非常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