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最喜欢的歌曲中,高潮部分重复了几遍?花些时间想一想,你一共听了它几遍?
事实上,即使你听了它没有几百次,也有几十次了,并且并不是只有西方的流行歌曲(popular songs),才会经常重复播放,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会重复的播放,那么,为什么音乐都会被重复的播放呢?
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学家的所提出的曝光效应(The mere exposure effect)。
简而言之,人们更喜欢他们之前曾经遇到过的东西,举个例子,电台播放了一首我们并不是很感冒的歌,但是我们又在杂货店,在电影院和在街角听到了这首歌(hear the song),不久,我们就会打着节拍(tapping to the beat),开始唱这首歌(sing the words)。甚至下载这首歌。这种曝光效应不仅仅体现在歌曲上,它也会体现在各种事情上,从图形到超级碗的广告都有它的身影。
但是,有没有特别的因素使音乐的重复如此普遍?
在调查中,心理学家让人们去听一些乐曲,一些没有明显重复的乐曲,他们听了一些音乐片段,这些片段有些是未经改动的(original),有些则是人工添加重复片段的(digitally altered),即使在那些未经改动的乐曲中,有些是被20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composer)谱写的,而那些包含重复片段的乐曲则是用音频编辑器硬生生的修改的,甚至更像是由人类作曲家谱写的。(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composed by a human artist.)
重复的音乐如此使人无法抗拒,还记得经典木偶剧场里面的“MAH-NA MAH-NA”吗?如果你之前听过这个,那在我唱出“MAH-NA MAH-NA”之后,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唱出“do doo do do do”
重复使音乐的节拍相连,下一节拍自然而然的连了进来,因此当你听到一些音符(note)的时候,你已经在脑海里想到了下一个音符,你会情不自禁的唱下去,甚至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自己哼唱的声音越来越大,最近的调查表明当人们听到音乐中的一节被重复,人们就很可能随着音乐摇摆或者打节拍。
重复的音乐更有代入感,使我们身临其境,而不是被动的听下去,研究还表明了,在音乐重复过程中,人们会转移自己的关注点,每新听一次就会注意到一些不同之处。在听第一遍时,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短语伴随的旋律(melody),但是当音乐重复时,你的注意力就可以能会转移到吉他(guitar)演奏者弹出的一个高音(pitch),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语言中,被称为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
重复一个单词,比如不断重复“ATLAS”知道厌烦,这样做可以使你不再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注意到“L”更在“T”后面会发出很奇怪的音,在这种情况下,重复会为你打开发音这个新世界的大门,这在第一次听时是无法做到的,“L”跟随“T”在字面上看起来好像和“atlas”没太大的关系,但是吉他演奏手演奏的高音就可能在表现力方面很有意义。
音调带来的想象可以阐明,重复一个句子很多次可以恨简单的转移听音乐的人的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乐曲的音高或者其他方面,因此哪些不断被重复说出的话语,有时听起来好像是被唱出来的。
相同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当人们听到随机排列的音符的时候,相比起那些没有重复播放的随机排列的音符,人们会觉得重复播放的随机排列的音符更加有音乐性。重复使得更加有秩序。所以当我们听到它时,会认为有很显著的音乐性。沉浸在脑海的想象中,思考着下一个音符会是什么。这种效应会给我们带来音乐挥之不去的效果,因此音乐的片段会在我们的脑中不断回旋,一遍又一遍的回响。
评论家经常会不喜欢音乐的重复性,认为它很幼稚,没有创造力,但是对于音乐的重复,其实并不会令人憎恶,反而是一种音乐的主要特征。这种特性可以给我们带来富有音乐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