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研究

【音乐百科】中国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的历史溯源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9

 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从来都是不可忽略的。而我国作为音乐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钢琴之路是在什么时期开展的呢?在早期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又走过一条怎样的路呢?本篇论文主要是以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的历史为例子,来叙述整个钢琴作品的创作的历史道路。


 

1

钢琴作品创作的萌芽时期

 

在1913年,赵元任根据民间乐曲改编而成一首优美的风琴曲,这首风琴曲的名字是直到现在都名动中外的《花八板与湘江浪》。在当时那个年代,赵元任就带着这首曲子来到了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进行公演,那是的赵元任心中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单纯地想把这首改编而成的曲子演奏出来。结果演出结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曲子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正是这首《花八板与湘江浪》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

 

在1915这一年,赵元任的创作水平更为纯熟,创作出了一首更加出色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首曲子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还在《科学杂志》的第一期上面进行了公开发表。同时,因为这首曲子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因此时至今日仍然受到国人的推崇。这是让国人骄傲的一次创举。这首曲子在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说明了这一时期的我国的音乐家已经从早期的效法日本的音乐创作而逐渐转向了向欧洲音乐学习,尤其是钢琴创作逐渐被探索和采用。作曲家们开始尝试用西方先进的音乐理论以及作曲技法,他们了突破中国传统以单音体系为主的创作手法,开始注重和声、旋律以及调性布局的运用,他们与此同时也并没有脱离中国乐曲的一些创作风格,这就是将中国最具有特色的古典诗词和优美的韵律想结合,才创作出了中国式的钢琴曲。而这首G大调钢琴小品创作风格也更加偏向西洋化的旋律、和声曲式、调性布局等都带有明显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虽然是模仿西方的创作风格,但这种探索在早期中国的音乐创作中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是我国钢琴创作的路程中走出的第一步。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音乐家,这就是作为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的萧友梅先生。他所创作的曲子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化的特色。同时期另一位重要音乐家,同时也是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萧友梅先生也陆续发表了《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夜曲》 等作品。他于1916 年发表的 《哀悼引》 是为了纪念黄兴、 蔡锷的逝世而创作的,这些乐曲是以管弦乐曲的形式创作,以钢琴曲的形式正式发布。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品在旋律和声等方面都力求中国化,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新霓裳羽衣舞》 在保留中国化的同时,在和声、音调技法上的运用也更为专业和纯熟。这时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已经不同于最开始的,只是一味地单纯模仿西方钢琴作品的创作形式,而是有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而萧友梅对中国音乐具有最杰出贡献的部分恐怕就是能将西方音乐中的诗歌、 旋律、 钢琴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融合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实践中,这一点对于中国后来的钢琴音乐创作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家们创作出了一批质量非常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从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并且由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成立,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得到了发展,开始出现了以黄自、 贺绿汀、丁善德为代表的学院派作曲家。自此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钢琴作品创作的成熟阶段

 

如果说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钢琴处在一个萌芽的时期,那么在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30年代就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钢琴音乐开始逐渐脱离了原来比较稚嫩的音乐形式,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一些领域也有了自己独创性的发展。这些成就都与众多的音乐家不断地在音乐的道路上进行辛勤的探索是分不开的。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大多数都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在创作风格上也日趋多变,不像之前的拘泥于一种单一的表现形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而《牧童短笛》的创作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一首标题性的再现三部。贺绿汀在创作时不仅采纳了欧洲的钢琴技法,而且也同样结合了我国的复调因素。将这两者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朴实清新的非常具有民族风情的乐曲。这首乐曲也将中国30年代的农村风光自然地刻画了出来。作者贺绿汀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完全扎根于民间,体味乡土乡情。因此在这首作品中,每一个音符,每一次跳跃似乎都渗透着那种独特的乡韵、乡情。

 

在30年代的比较有名的作品还有老志诚的《牧童之乐》、江定仙的《摇篮曲》、贺绿汀的《摇篮曲》以及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等作品。

 

3

钢琴作品创作的黄金时期

 

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进行了社会建设,在音乐创作的方面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反映新社会新生活的作品。而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也因为题材广泛多样,丰富新颖被人民深深所喜爱着。这时创作的钢琴作品利用了我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歌,这些民歌在经过音乐家们的精心的设计与艺术处理之后成为钢琴作品创作的素材,这些民歌在保存中国民族音乐朴实与豪放风格的同时,又具有了清新雅致的艺术特征,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这一时期是钢琴作品创作的黄金时期。

 

其中非常优秀的音乐家包括丁善德和桑桐等人。这时创作的作品都充分反映出了新中国的时代气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以及《新疆第一舞曲》。还有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以及《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改编自民歌,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曲调优美清新,一直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黄金时期过后进入了文革时期,当时国家的文化生活几乎一片瘫痪。但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百鸟朝凤》、《梅花三弄》等非常优秀的作品。成为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四重奏,最高雅的古典音乐
  • ·【好文分享】冬天练琴注意事项
  • ·谁能想到,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竟出自一位科学..
  • ·听音符,听古典
  • ·历史悠久的伦敦教堂在冠状病毒危机中裁掉了200..
  • ·音乐家们的小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