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军魂铸就和平盾,建军节致敬无畏守护者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31

战争的硝烟或许会一时遮蔽天空,正义与正当的争论也从未停歇,但无论何时,和平的旋律始终在人们内心深处奏响。

那是对安宁的向往,是对生命的珍视,它跨越纷争,引领我们追寻没有战火的温暖未来。


战争弥撒

 

《战争弥撒》中那弥漫着不安感的音乐特质,在海顿的作品里实属罕见,这部《弥撒》诞生于1796年8月,彼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战火纷飞之际,它是冲突与变革的深刻写照。

在意大利和德国战场上接连败于法国之后,奥地利军队时刻笼罩在法国可能入侵的阴霾之下,满心忧虑,而作品的第五乐章“Benedictus”与第六乐章“Agnus Dei”,更是以强烈的音乐表现力,精准地映照出那个时代混乱动荡、人心惶惶的复杂情绪。


1812序曲

 

这部以大炮轰鸣声为“燃料”的史诗级作品,在描绘战争场景时充满了炫耀性的壮丽——同时,它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受听众喜爱的杰作之一。

波罗底诺战役爆发于拿破仑战争期间,当时法国对俄罗斯的入侵以失败告终,多年后,当俄国人回望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军队战胜拿破仑的辉煌历史时,民族自豪感依然在胸中激荡,正是这份深沉的民族骄傲,激发了柴可夫斯基创作新作的灵感,于是,一部颂扬战争胜利与民族精神的《1812序曲》应运而生。


军队波兰舞曲

 

肖邦的《A大调波兰舞曲》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波兰因起义而深陷战争动荡的时代,这部作品风格华丽辉煌,和弦运用丰富,且全篇以大调谱就,演奏时几乎全程采用强音,气势磅礴。

二战时期,德国入侵波兰,波兰人民深陷水深火热,前景黯淡无光,然而,波兰广播电台每日坚持播放这首节奏铿锵有力的《波兰舞曲》,以此作为民族主义的抗争之声,力图借助音乐的力量,凝聚波兰人民的意志,共御外侮。


军队波兰舞曲

 

1871年,德国于普法战争中赢得胜利,此后,勃拉姆斯特意创作了《胜利之歌》并敬献给威廉一世,这部作品是为男中音独唱、合唱团与管弦乐队共同演绎的爱国歌曲,彼时可谓荣耀至极、备受赞誉。

不过,鉴于其蕴含的爱国主题紧密关联着德国统一时期高涨的民族自豪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之歌》的受欢迎程度大幅下滑,时至今日,它已然成为勃拉姆斯众多作品中相对鲜为人知的一部。


惠灵顿的胜利

 

为铭记公爵于1813年维托利亚战役中击败约瑟夫·波拿巴的辉煌战果,贝多芬创作了气势恢宏、激昂振奋的《惠灵顿的胜利》。

该作品在配器上极为丰富独特,运用了四支喇叭、三支长号、六把小号,还加入了定音鼓,甚至巧妙模拟了滑膛枪射击与火炮轰鸣的音效,在弦乐仍作为管弦乐队核心驱动力的时代,这样的配器组合无疑是一部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的杰作。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