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时赴宴
一天,以创作轻歌剧《乞食学生》闻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卡尔·米勒卡收到了一位富翁邀他共进晚餐的请帖,上面写道:
“我深信这将会是一个很愉快的晚上,我将要我的儿子唱歌,女儿钢琴伴奏,所以无论如何请您驾临赏光。然后晚上九点正用餐。”
米勒卡在回条上这样写:
“蒙您盛情邀请,不胜感激之至。我将于明晚九时正准时赴宴。”
2、弄巧成拙
普契尼到“斯卡拉”剧院看他的新歌剧《托斯卡》上演。他注意到观众对戏的赞誉很高,十分得意。“您为什么不鼓掌?您不喜欢这个戏吗?”邻座一位陌生妇女问道。
“哦,不太喜欢”。普契尼答道,他对所碰到的际遇感到很有趣。“戏里有些地方对位写得不够清楚。”
“那有什么关系,作者有权创新。”妇人反驳道。
“可能……不过最坏的是模仿。您没有听出有些曲调是受威尔第的影响吗?”
“这只不过是继承意大利的传统。”妇人不服地说。
“我不这样认为。此外,合唱太拖拉了,应该更轻巧、生动些。”“您真这样认为吗?”“当然。”
第二天,普契尼打开报纸一个标题映入眼帘:《普契尼关于他的“托斯卡”的谈话》。使他大吃一惊的是,文章把他开玩笑说的有关此剧的评论几乎只字不漏地刊登出来。万万没想到,剧院中坐在他身旁的妇女竟是米兰最畅销的报纸的评论家。
3、保持静穆
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一次在俄国举行巡回演出时,被沙皇召到宫廷,请他为皇族及官员演奏。可演奏一开始,沙皇与众官员谈话就开始了。钢琴家怒不可遏,他突然中止演奏,合上琴盖,然后不失礼貌地对着惊讶的沙皇说:“皇上说话的时候,我理应保持静穆。”
4、黑色
有关色彩与乐器联觉的说法早已有之。这天演奏会休息时间,乐师们又在争论有关色彩的事了。一位说圆号音是蓝色的,小号则是白色的。另一位却说圆号是咖啡色的,而小号在吹尖锐音的时候确实是白色的……
正在这时,小提琴家黑尔梅斯贝格走过来,说:“我看诸位是见仁见智,唯有一点千真万确,每当奏错了音,我的眼前总是一片黑色。”
5、最后的玩笑
帕格尼尼垂危之际,大家都劝他向神甫作临终忏悔,可他不听劝告。请来的神甫战战兢兢地看着大师的小提琴说:
“竟然能从这种东西里产生美妙的音乐,我看里面一定有什么……”
“里面有鬼!”帕格尼尼大声叫嚷起来,并用左手抓起小提琴,由瘦骨如柴的右手拿起弓子在琴上乱拉一气。神甫见状吓得破门而逃,帕格尼尼开心得大笑起来,因笑过了头,连连咳嗽,哽住了气管,断了气。
6、交换
柏辽兹讨厌签名。当时巴黎有位红得发紫的女歌手,好几次想请他签名都被回绝,于是只好写信给柏辽兹:
“如果能得到您的签名,我一定请您吃最好的馅饼,并让您亲个痛快。”
柏辽兹回信答道:“只把馅饼寄来吧!其他大可不必!”
7、伴唱
歌唱家狭诺·帕蒂拉举行独唱音乐会,那位钢琴伴奏自顾自弹得很响,以至经常盖住了歌声。帕蒂拉虽频频向他示意,他却全然不觉得。演唱会结束以后,帕蒂拉跟那位钢琴家亲切握手,并谦虚地说:
“先生,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你的钢琴独奏会,并用歌唱来为你伴奏,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8、魔鬼
1707年,享德尔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游历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但享德尔不擅跳舞,便坐下弹钢琴。正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当时两人并不相识,但他听过享德尔非凡的演奏。此时,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
“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享德尔!”
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掀掉弹琴人的面罩。果然,那人真是享德尔。从此两人成了极好的朋友。
9、三毛八分钱
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自学成才、具有国际声誉的歌曲作家。他从小喜爱音乐,1826年生于匹兹堡,1864年于纽约逝世。福斯特的歌曲优美抒情,朴素真挚,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苏姗娜》、《家园故老》、《老黑奴》等,不但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在我国也广为流传。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可是当他离开人世时,他的全部经济遗产只有皮夹子里的3角8分钱。
10、广告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文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蓝色狂想曲》,它的诞生是富于戏剧性的。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指挥请他写一部“庄重的作品”,但格什文承认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始终不从命。指挥先生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抢先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文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文看了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任务。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乐家的地位。
11、免见牌
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封·彪罗(1830—1894)生性孤僻,不好交友,尤其对不速之客随便上门打扰极为讨厌。为了能专心工作,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房门上经常挂着免见牌,上面写着:
“午饭前恕不会客,午饭后我不在家。”
12、换人
肖邦初到巴黎,经济十分困难。当时巴黎还不知道肖邦,而誉满全城的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 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这天的钢琴,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东西,使听众如醉如痴,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演奏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使肖邦一鸣惊 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13、李斯特认徒
一位女钢琴家来到欧洲一座城市演出。海报上写着“李斯特的女学生。”李斯特早已名震欧洲,即是他的学生,造诣一定很深。于是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并不是李斯特的学生,甚至连李斯特的面也没见过。她所以冒名顶替,只是为了招徕听众。谁知就在她举行演秦会期间,李斯特也来到这座城市,而且就在她住的旅馆里下榻。当她知道后,惶恐不安,连忙找到李斯特,痛哭流涕地请求宽恕。李斯特一点也没有责备她,而是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你把演奏会上所弹的曲子弹一支让我听听吧!”李斯特当即指出她的不足,并为她示范,然后对她说:“现在我已经教过你弹钢琴了,从此以后,你完全可以称为‘李斯特的女学生’了。你开演奏会的时候,我还可以为你演奏一曲。如果节目单还没有印出来的话,请再添印一行:李斯特将亲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