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Bach)这个姓氏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溪”,然而贝多芬听了巴赫的音乐后感叹道:“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巴赫本人正如这句话所言,他的品格如小溪般朴实谦逊,而音乐却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小时候,巴赫就对音乐求知若渴,他的哥哥百般阻挠,可怜的小巴赫便在夜晚偷偷地拿来乐谱,在月光下抄录,长期的用眼导致他晚年双目失明。巴赫长年累月地学习前辈的作品,几乎抄遍了所有的乐谱。即便成名后,巴赫也从未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在五十岁时,他仍孜孜不倦地抄录青年作曲家佩尔戈莱西(1710-1936,比巴赫小25岁)的手稿,其谦虚好学的态度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容纳百川的胸怀使他最终成为“大海”。
Bach这个姓氏还能巧妙地翻译成音乐中“bSi”(B)、“La”(A)、“Do”(C)、“Si”(H)这四个音名,巴赫用这四个音组成一个动机,创作了几首复调作品,收录在他的《赋格的艺术》中。许多后来的作曲家出于对巴赫的尊敬,也用这个“巴赫动机”创作音乐,这些作曲家包括贝多芬、舒曼、李斯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布索尼、勋伯格、韦伯恩、阿尔沃•派尔特、施尼特凯等等。
◆巴赫传统守旧吗?
熟悉巴赫的乐迷们通常认为巴赫是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巴赫天性鄙夷这种循规蹈矩。以下举几例子。
18岁时巴赫担任教堂的管风琴师,然而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他总爱心血来潮地在管风琴上进行试验和创新,而教会认为他冗长的即兴演奏“扰乱了信众的心绪”,对他进行劝诫,巴赫心里不服气,于是就故意地把圣咏弹得要多短有多短,因此再一次被批评。
20岁时,有一天巴赫佩戴长剑、嘴里叼着烟斗在广场上漫步,路边几个喝醉酒的男子看见他就挥着木棍向他砍来,原来其中一人是教堂乐队里吹巴松管的小伙子,先前因为吹奏水平差被巴赫讥笑说是“母山羊”,心中不平前来寻衅报复的。巴赫立刻亮剑自卫,在旁人的劝阻下,他们便赤手空拳打了起来,结果被宗教法庭的法官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巴赫对待女友也十分宠爱,有一次趁教堂没人他就把女友带到管风琴厢座中,结果被神职人员逮个正着。
◆巴赫的琴艺到底有多无敌?
巴赫在世的时候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他作的曲,而是因为他管风琴的演奏技艺十分高超。那么巴赫的琴艺到底有多厉害呢?据说有一次,声名显赫的法国管风琴家路易•马尔珊(Louis Marchand)听说德国有个巴赫才华横溢,于是向他发出挑战书一比高下,地点定在德累斯顿。比赛之前,马尔珊与巴赫相约试琴,他被巴赫的琴艺深深震慑,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这位法国大师竟然仓皇地逃离德累斯顿,只剩巴赫一人参加比赛。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版本,但都大同小异,结果都是马尔珊被巴赫的琴艺吓得逃回老家。
当时的德国人十分崇洋媚外,认为德国的音乐不如外国,而巴赫的取胜对德国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过此次事件以后,巴赫仍然十分敬重马尔珊,多年以后谈及他时依旧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