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一个如此基本的乐器,从流行摇滚音乐、爵士乐到古典音乐都少不了它,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我常说,古典钢琴家大概是世界上最需要意志力的职业,因为钢琴独奏音乐会上, 一上台就是一个人独自努力驱策手底下的琴键,孤独地完成整场音乐会。在音响多年的历程中,我深深发现要把大家都很熟悉的钢琴唱片再生出像真的音色,竟是如此的困难。
从一七○○年前后被克里斯多佛里发明以来,钢琴的结构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用琴槌击打钢弦而发出声音。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在音响上重现到底有什么困难的?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钢琴丰富的表情特性(这也让它得到「乐器之王」的美誉),有低音域丰富庞大的共鸣特性,同时也有高音域的清脆响亮声响。 再加上踏板的运用与轻重的运指,让钢琴可以毫无阻碍地表达所有声音的情绪。
问题在情感而非声音
如果只是拿音响播放一些钢琴的测试音(如由低至高、由高至低,别以为我乱讲,我真的听过这种唱片),那么音响一点问题都没有。好吧,钢琴的最低可以发出27.5Hz的音符,能够正确再生这个频率的喇叭当然不多,但是真正出现这个音符的机率也很低,我认为这并不构成音色不像真的因素。 而声音情绪的表达,正是电气特性与机械特性转换的音响系统最难以表现的弱点。如果要论及真正的钢琴演奏,尤其是那些极为优秀的钢琴演奏?很抱歉,我 觉得音响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看各大音响媒体推荐的发烧片榜单中, 钢琴独奏、钢琴协奏曲出现的比例极低就可以略知一二。要知道二十世纪优秀的钢琴演奏唱片多如牛毛,但是到音响迷家中,能听到播放钢琴独奏的机率实在极低!
要好美好听才算数
问题到底出在哪?可能是钢琴的发声原理使然。它可以短时间快速敲击多个键而发出动人的音效,但是一般喇叭、扩大机的再生系统却难以重现这种快速敲击的美感。要发出单一个音符并不难,但是在喇叭单体振膜内部作用力还没完全消失前,下一个音符的再生就又来了。 到底怎样才是好的钢琴录音与重播?很简单,大家都看过小朋友玩钢琴吧,为什么小朋友会喜欢敲琴键?因为那个敲下去叮叮咚咚的,就算不成旋律也很好听啊。如果小朋友乱敲钢琴我们都会觉得好听,那么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手底下的钢琴是不是应该美到爆炸呢?如果音响系统上听到钢琴叮叮咚咚的会让我们觉得好美好好听,那就是合格的钢琴重播了。
少有优秀的钢琴录音
钢琴极度考验整个重播系统的瞬时表现已经是个难题,而我认为现代的录音工程师又很少有人真正能营造出钢琴录音该有的美感,更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在底下抛砖引玉,列出几个我认为真正优秀的钢琴录音唱片。由于现在唱片重新发行版本甚多,因此只列出录音年份,方便大家寻找。希望大家都能够在音响系统上,得到让自己满意,宛如置身音乐厅现场的美妙钢琴声音。
李斯特:晚期作品 布兰德尔(Philips 9500 775,1980 年录音,黑胶)
我常听有人说:钢琴需要暂态,所以CD会比黑胶更好。但是在听到这张黑胶之后,我再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了。我也有此一演出的CD版本,但是跟黑胶版本比较起来,声音质量就是差了一截,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憾。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九八○ 年代Philips还是用类比录音呈现, 但这里的《巡礼之年》第三年是我听过最接近在音乐厅现场聆听钢琴演奏感受的唱片,完全可以体会这是一个巨匠级火花四射的超技演出。尤其是〈艾斯特庄园 之泉〉那段,无论在高音与低音键的触键都是从极弱到极强,而在够理想的音响系统上聆听时, 动态表现真的宛如现场,几个极强音的敲击彷彿能够搅动整个聆 听空间中的空气。
肖邦:夜曲 赫拉希维契,钢琴(Decca / Philips,1961,CD、黑胶)
这是FM Acoustic总裁Manuel Huber播放给我听的黑胶,当时完全不知道有这位波兰钢琴家的存在,查询后才发现演出者竟然是肖邦大赛冠军。当初我听到的是黑胶,但找到的CD版本也相当不错。立体声早期的录音,母带背景杂音当然较大,但是完全不影响声音的质量。珠玉圆润的琴音就算到高音触键还是充满饱满的形体,琴声美极,是张会让人一 直想重新播放的美妙唱片。无论是Philips的巧装2CD或是Decca发行的纸盒肖邦大全集版本都是同一个数位处理版本,音质完全相同,可放心购买。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四号 柯瓦谢维契,钢琴;柯林.戴维斯 指挥BBC交响管弦乐团(Decca / Philips,1975,CD)
这是一个极有化学变化的演奏版本。柯林.戴维斯以极为缓慢又动态极大、充满戏剧性的方式把钢琴衬托得极美,钢琴与交响乐团的应答、音乐休止符时空气 中布满的张力都会让人紧张到忘记呼吸,而钢琴演奏到高音键快速敲击时那力道刻画、击弦质感 都捕捉得非常好。我相信即使在现场聆听,大概也很难能超越这 张唱片所带来的音乐感动。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五号 范.克莱本,钢琴;莱纳指挥芝加 哥交响乐团(RCA,1961,CD)
《皇帝》协奏曲名盘如云,大 概很少人会注意美国钢琴英雄的此版。但这是Living Stereo的优秀录音,我特别喜欢听这里慢板的演出,钢琴美得不得了,轻柔的琴声在乐团的配合下彷彿浮在云端,有着清晰的形体感与拟真的美感,不是糊成一片,而是颗粒分明、光泽透亮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