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探寻欧洲音乐大家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28

 

 

 

 

  他是爱扔假发套的巴赫
  他是三岁弹琴的莫扎特
  他是爱跳槽的柴可夫斯基
       他是耍大牌的李斯特 
  他是只会算加法的贝多芬
 
    他们有着共同天赋级的乐感但却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有的为情所困,有的为人冷淡,有的才华横溢,有的离世凄惨。他们是欧洲的大家,更是艺术的使者。
 
  巴赫:爱扔假发套,爱死磕。
 
  巴赫是音乐教父,因为他不仅有大神级别的作曲,同时指挥也是大师中的大师。严格的指挥似乎给他带来了另一种音乐性格的,那就是“冷色假发套”。巴赫在乐队演奏不如人意的时候,他会狂怒,甚至会抓起自己头发上的假发使劲向表现不如意的演奏员头上砸去。 
 
  1739年格斯那对巴赫超人的指挥技巧有如下描述:“巴赫弹着古钢琴,指挥着40人左右的乐队。他挤眉弄眼的注视着第一个人,对另个人则心里着急的用脚踏地,对第三个则用手指予以警示,让她跟上乐队的音乐。对前面的人示以高音区,对第二排的人示以低音区。而且不管乐队和合唱队一起发出的声音有多大,他都能随时听出唱歌中的错音、跑音。哪怕只有微小的错误都要加以严格的纠正。
    死后50年才出名

 
   尽管巴赫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但生前他只被看做是一位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这种乐器的鉴定家。没有人给他绝对的重视与崇敬。离开人间的时候一点都没有贝多芬那么有影响力。在他生前和死后的50年间,他的作品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800年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出版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重新上演他的《马太受难曲》,后来他不断地演出巴赫的作品,不遗余力的推崇他以后,巴赫才真正得到了真正的重视。
 
   莫扎特:3岁你吃奶 我弹琴
 
  要说论音乐智商,几位大家都毫不逊色。肖邦四岁就静悄悄的爬上琴凳弹起他默记的乐曲。贝多芬也是被逼迫5岁才开始苦学苦练钢琴和小提琴。而3岁这个世界最小摸琴的岁数也就莫扎特能干得出来。音乐奇才莫扎特,3岁就在键盘上弹出和弦并熟记听过的乐段,四岁刚学钢琴不久便能弹奏小品,在五线谱上创作比认字还早。5岁时创作了《行板与快板》,8岁完成了第一部交响曲,11岁时创作了第一步德语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狄安娜》和第一部意大利语歌剧《装痴做傻》。这种连连跳一样的音乐成就确实给他后来的音乐大爆发积攒了底气与基础。
 
  墓地之谜
 
  音乐大家死的都是轰轰烈烈,唯独莫扎特。走就走了还不让人们知道。正如板桥的文章一样,“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结束了辉煌的35年人生,在维也纳悄悄地离开了。他妻子得知消息以后,生了一场大病。就在此时,他的遗体被悄悄地埋入城外的圣马可斯教堂墓地。当妻子大病初愈去寻找丈夫的墓地时,守墓人竟说:莫扎特?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这样,至今谁都不知道莫扎特到底尸体具体的存放位置。这是最后莫扎特死后遗嘱的忠告,还是教父故意所为;是老天的故意安排,还是信仰的归咎。尽管至此,莫扎特的名字已经随着他的音乐响彻了全世界。
 
  柴可夫斯基:家境富裕
 
  似乎所有的大家都在为谋生考虑的时候,老柴却悠闲的玩起了轻松式的音乐。中国有句老话叫,“人穷志不穷”。与其他几个音乐大家出身可怜不同,柴可夫斯基的童年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富裕知识分子家庭中度过的。父亲是矿业工程师,母亲是流亡贵族的后裔。可谓是不愁吃不愁穿。尽管家庭条件相当上可,但自身要求却一点都没有跟着下降。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事业玩跳槽
 
    有些人总不安分自己的事业。1859年,柴可夫斯基他从法律学校毕业后,顺风顺水的担任了在今天看来是衣食无忧的公务员司法部任书记官。然而,他对此并不感兴趣,仍然忠于音乐,经常到歌剧院观赏歌剧。虽然这时他在音乐上还是一个边缘上的人物,并不是圈内人士。但却开始大胆的尝试写作歌剧。1862年22岁的柴可夫斯基的生活发生了正大的转折。他放着公务员不干选择了跳槽。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了司法部的工作,立志专门从事音乐事业。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剧《睡美人》和《第五交响曲》,世界级的作品一一展露于世,成为了世界级的佳作。
 

 老柴是个矛盾体
 
    他不喜欢指挥音乐,但是他还得登上乐队的指挥台子:他不喜欢旅行,但是还是经常会去欧洲各大音乐名城旅游,他觉得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受到冷淡时有失落的样子比谁都难过。他最大的悲剧是始终认为死神在追踪着他,用拳头在敲打着他的大门。 
 
  李斯特:我在感情上是个傻子
 
  1828年,李斯特因失恋患了一场大病,情绪一度非常消极。但他在养病期间发奋读书,接触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得到很多启示,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刻音响。关于李斯特读书情况,他自己如下的描述:“我的头脑和手指向两个发狂的精灵,不断地工作者——荷马、拉马丁、夏多布里昂、贝多芬、巴赫、和梅尔、莫扎特、韦伯都在我身边。我研究他们,思考他们,疯狂的看和听他们。除此之外,我还练琴5个小时………啊,如果不变成疯子,你就会看到我是个艺术家!是的,你所希望的那样的艺术家。”
 

  众多“大腕”的恩师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瓦格纳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柏辽兹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舒曼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德彪西
 
  如果没有李斯特还会有谁呢? 
 
  孔子学生三千,72圣贤。比其他孔子,李斯特稍微差那么一点。不过在音乐界,学生质量之高可谓至今无人能及。李斯特的学生有很多,据统计有3000多名左右。其中有不少获得世界性的荣誉。同时代的作曲家如柏辽兹、舒曼和瓦格纳的音乐,就是由于他的介绍而得到广泛的传播。瓦格纳曾经说:“我在接触李斯特的音乐后,即改变了我的和声。”若没有李斯特,瓦格纳也不可能有出名的可能。他还热情的扶持了不同名族乐派的许多青年进步的作曲家,如斯美塔那、格里格、德彪西。他对俄罗斯作曲家也有影响,包括“五人强力集团”中的鲍罗丁和科萨科夫。
 
  贝多芬:数学只会做加法 

现在这个社会,学历似乎成为了一个窍门砖,或者是一个必备的东西。瞧瞧我们的音乐天才贝多芬。连数学题都不会的他,却成为了后来每一个人谈论音乐话题的头条对象。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确实对数学尤其是数字一点都不敏感。对数学应用题几乎一窍不通。一切计算只会用加法,而且还常常出错。例如某次贝多芬把36连加4次,而结果却得出错误的“224”。做数学题的时候都不忘记写音乐。常常把“6”写的像一个音符。
 
  葬礼堪称震撼 老天哭泣 万人送葬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再智慧的诸葛亮也知道人斗不过天。蜡烛一灭,人走天灰。《合唱》是他最后一次演出的曲子,再此之后,你就默默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贝多芬在弥留之际,写完遗嘱后平静的躺着,汗水浸湿他的衣服,他已精疲力竭,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他的嘴唇颤动着,口中喃喃的说:“请为我喝彩,喜剧已结束。”1827年3月26日这一天,贝多芬在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狂飙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他逝世前虽然很孤独、痛苦、而葬礼极为隆重,有2万多命中自动跟随灵柩出殡,以他们发自肺腑的极大地悲伤与憧憬之情安葬这位音乐大师。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约翰·威廉姆斯,用音乐为电影注..
  • ·【好文分享】动听的小夜曲,就像是灵巧的精灵..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