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珍惜你的音乐老师

作者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时间:2014-08-07

 

 

 

 

 

内在动机与工具性动机之间的区别,也许可以用兴趣和饭碗来概括。有人工作是出于兴趣,有人工作则是为了饭碗。为兴趣干的人,往往比为饭碗干的人要表现出色。比如,追求兴趣的人会常年累月地钻研一个细节,不求回报。如果是为了饭碗,你不给钱他往往多一点事也不会做。
  
讲个自己的笑话。我青春期时非常反叛,不好好读书。父母动不动就训斥:“你一天到晚不干正经事,就知道吹牛。吹牛能当饭吃吗?”将近四十年过去,我年过五十,回北京探望九十上下的父母,对他们提起这段往事:“还记得你们当年的训斥吗?现在看看,我不就是拿吹牛当饭吃吗?”
  
当时在他们眼里,我一点真本事没有。道听途说点事情就开始瞎吹,积习难改,荒废青春。最后上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在他们看来也是个“吹牛专业”,什么用都没有,很难凭这个吃饭。但是,阴差阳错,我一路“吹牛”写了快二十本书,报纸专栏有相当多的读者在那里“听我吹牛”,而且拿到大学的终身教职,这不就是终身“吹牛”吗?你说我牛不牛?所以,年过半百回顾人生:荒废的地方不少,成就也没有什么能拿出手来的,但唯一庆幸的地方,是几乎没有干过单纯为了“饭碗”的工作,甚至几乎没有坐过班。我的工作和生活一样,基本是被内在动机所驱动。
  
但是,即使我这么一个人,也总是承认:很少有仅仅为内在动机所驱动的人生。人不可不实际,至少大多数人是如此。我教育孩子,也并不主张一切都凭兴趣。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不错,凭兴趣干才能干得最好。干没有兴趣的事情很难有出色表现。但是,有些行当,比如音乐,你干到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水平,也不能当饭吃。你靠着内在动机而出类拔萃,仍然面临生存问题。与此相对,有些行当,你干到“中人以上”就能过得相当不错。靠工具性动机很难达到百里挑一的水平,但达到中等水平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上述这些现实,可以把被内在动机驱动的人生转化为被工具性动机所驱动的人生。而工具性动机所造就的人生,也许给内在动机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举个例子。我曾煞费苦心地劝一个要以音乐为职业的高中生另作考虑,搞得她很不高兴。在她看来,搞音乐是出于兴趣,她根本不在乎金钱,宁愿当个一生清贫的音乐家。对此,我并非不理解。这里的关键不是穷不穷的问题,而是她误解了自己未来的生活。
  
我给她分析:搞音乐当职业演奏家的机会微乎其微,她起步晚了,这条路不可能。要搞音乐,最终可行的路多半是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当然也是很好的职业,但她似乎对这条路并无思想准备。这里的一个吊诡是:世界上享受最美音乐的人,往往是我们这些缺乏基本音乐训练的门外汉。因为我们听的音乐基本都是最好的。比如我是古典乐迷,我喜欢的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等,都是最好的音乐家。而演奏他们作品的,只有到了顶尖中的顶尖,才可能出唱片,最后到我手里。所以,我们听到的,多半是最伟大的演奏家所演奏的最伟大的音乐。
  
世界上最难听的音乐,要谁来承受?反而是那些对音乐比我们敏感得多的音乐教师。一次送女儿上声乐课,早到十分钟,里面还在上课,算是意外领教了音乐教师的世界。里面那个上课的孩子,唱起来如同杀猪一般,嘶叫得不堪入耳。我们谁会听这种“音乐”?我们就是听到,也会堵住耳朵赶紧跑掉。但是,那些被音乐之美感动而投入这个专业的音乐教师,每天都要听这种声音,这是多么大的煎熬!我现在慢慢了解为什么不少音乐教师脾气火爆:当音乐老师朝不保夕,凑够学生就不错,谁来都得教。教到莫扎特式的学生,几率几乎为零。大部分学生的“音乐”,恐怕都是在挑战自己的忍受极限。就是这样,那些被内在动机驱动投身于此业的音乐教师,不得不被工具性动机驱动接受所有报名的学生,让自己最敏感的神经接受折磨。与此相对,我们经常看到音乐学校有不少上年纪的人,退休后开始从头学钢琴。显然,他们也许“为饭碗”干了一辈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反而使他们最终能够给自己的内在动机留下一片世界。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约翰·威廉姆斯,用音乐为电影注..
  • ·【好文分享】动听的小夜曲,就像是灵巧的精灵..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