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不朽的声乐套曲——《胡茄十八拍》与蔡文姬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5

 

 

 

 

       从时间上推断,东汉末年涌现的大型声乐琴歌《胡茄十八拍》,堪称是流传至今的世界上最早的声乐套曲。假如创作年代属实,则比西方“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传世套曲要旱一千五‘百来年呢。
      《胡茄十八拍》即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茄”之名,是曲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此曲的诞生年代颇有争议:有人因查核,以它命名的琴曲于宋末元初才开如流传,而其诗最早又仅见于南宋朱熹所编的《楚辞后语》,便认为非蔡淡(即蔡文姬)所作。但更多的人认为,这首套曲在内容上是如此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战乱的社会特征和民族之间难以分割的骨肉之情,音调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融的特色又那么浓郁和自如,曲与诗都达到非凡的艺术境界。有道是“唯乐不可以作伪”,这首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的琴歌,看来非蔡文姬这样的才女而方能为。
       蔡文姬约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为蔡邕之女,是历史上中国“四大才女,,之一。其一生极为悲惨:年幼时父亲被诬陷,全家充军,足足在外流浪了十几年。16岁嫁人,不久丈夫即亡故。兴平年间(194-195年)天下大乱,战乱中她被胡兵所掠,身陷南匈奴,因被左贤王看中,娶之为妻达12年之久,生有两个孩子。后被父亲好友曹操派人赎回,再嫁陈留董祀。后因思念北方的孩子而郁郁死去。
       琴歌感人至深之处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套曲分两大层次,前十来首主要倾述作者离别故土,在胡地生活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离别亲子后撕心裂肺的隐痛与悲怨:“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后半段对天地神抵的控诉将贯穿全曲的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抑的感情,与绞肠滴血般的痛苦表现得酣畅淋漓。
       蔡文姬的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s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终于结合自己的“血泪史”谱出了传世名作。她以浓郁的抒情气息,把汉蒙音调揉合得恰到好处,正如有人指出的:“旋律富于起伏,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对比强烈。”全曲的基本曲调都由第一拍的三小节核心音调衍生而出,常采用大、小调交替,同主音不同调式的交替等手法,具有古代歌曲一字二音的质朴风格。总之,音乐同歌辞珠联璧合的无穷韵味,蒙族音乐高亢辽阔的特色,古琴弹奏的独特技法,都使这部边弹边唱的琴歌光彩四溢,感人至深。如果说此前的一些叙事歌如‘十五从军行》等重在“叙事”的话,《胡茄十八拍》则为所叙之事充实进了更多的抒情成分,更加有利于感情的倾诉与音乐的施展.也为后人创作叙事或抒情歌曲作了很好的示范。难怪后来有位叫李欣的诗人在听了一位叫董大的琴家演奏“胡茄”后,写诗赞叹:“蔡女昔造胡茄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值得提及的是,《胡茄十八拍》还有一个名字叫《大胡茄》,这是针对另一首胡茄曲《小胡茄》而言。现存乐曲《小胡茄》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太古神品》中。它“后序”中’‘雁归思汉”的主题竟与《胡茄十八拍》第十六拍中“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一句完全相同,可见《小胡茄》这首曲调同样凄清悲凉的抒情小曲,很可能是《胡茄十八拍》的“前身”。
      《胡茄十八拍》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当时琴曲艺术、相和大曲模式及文学日臻成熟的必然产物。就像18世纪的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而出现舒伯特的绝妙声乐套曲那样。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