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莫扎特是一位举世罕见的天才,然而,他自己说:“谁与我付出同样的努力,谁便能与我获得同样的成就。”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Mozart)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萨尔茨堡。莫扎特的父亲是音乐家、作曲家和管风琴家,一直都在当地大主教宫廷乐队里任职。莫扎特的姐姐也很有音乐才能。
莫扎特3岁时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记忆力,能把所听过的乐曲片断在钢琴上准确无误地弹奏出来。他的音乐才能令父亲大为震惊。父亲决心下大气力,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莫扎特不仅天资过人,尤其刻苦用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钢琴技巧已有了飞快的进步。
有一次,父亲和朋友走进房间,看见4岁的莫扎特正在纸上涂鸦,弄得满手都是墨水。父亲随手取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莫扎特在“写”一首“钢琴协奏曲”。父亲逗他说,这首曲子或许不能演奏。小小“作曲家”未假思索就反问父亲:“哪首曲子不经修改练习就能演奏?”
莫扎特还具有罕见的绝对音高概念。据说,7岁那年,他曾用过父亲朋友的小提琴。回到家中,他对父亲的朋友说:“我的小提琴比您那把琴低八分之一音。”父亲和朋友都不信,取来琴当场验证,莫扎特的话果然分毫不差。
莫扎特从6岁起,便与11岁的姐姐一道,由父亲带领周游各国举行音乐会。莫扎特不仅能熟练地演奏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在演奏技术艰深的陌生作品时,也同样得心应手,就像早已经练得滚瓜烂熟。人们用绸子蒙住琴键时,他同样能准确无误地演奏技术复杂的乐曲,在场者无不同声赞叹。人们奔走相告,渲染夸张,音乐“神童”的名字不久便为欧洲各地家喻户晓了。
1764年,莫扎特来到英国,结识了音乐泰斗约·塞·巴赫的儿子,人称“英国巴赫”的克利斯提安·巴赫。这位著名的作曲家对莫扎特后来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几年间几乎走遍欧洲主要城市,莫扎特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他已开始出版自己的作品。如果说莫扎特出发时主要是演奏家,那么当他11岁回到萨尔茨堡时,就已经是一位作曲家了。
莫扎特14岁时,被罗马教皇授于“金马刺”骑士称号,并成为意大利鲍伦亚学院的院士。第二年一月初,维伦的爱乐学院也将他遴选为院士。
几年中,莫扎特的父亲一直努力想为孩子在维也纳宫廷中谋个一官半职,但及至1873年莫扎特17岁时,仍未能遂愿,无奈,只好让莫扎特留在萨尔茨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中担任乐师。
新任的大主教专横跋扈,为人歹毒,视莫扎特如奴仆,任意驱使。他不准莫扎特在饭厅吃饭,还强迫莫扎特为自己收拾房间。莫扎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没有大主教的许可,他不得外出演出,不得举行音乐会,不得自已出去找工作,也不能受别人委托作曲来取得收入。
这时正值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前夜,莫扎特随着年龄增长,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日深。1881年,他终于忍无可忍,向大主教提出辞职。为期8年的奴隶生涯结束了,25岁的莫扎特义无反顾,离开故乡,只身前往维也纳,开始了他一生中音乐成就最辉煌的十年。但为成为独立作曲家,他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毕生为谋生奔命,毕生与穷困相伴。
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后,不分昼夜拼命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下了《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等一系列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光辉地位的作品。
但这一切,并未使他的生活境况有丝毫改善。冬天,没钱买柴,他只好拉着妻子跳舞取暖;孩子们饿了,连买面包的钱也拿不出来。1778年,莫扎特已是一贫如洗,为了吃饭,他不得不在6个星期内,赶成3首交响曲。其中《C大调交响曲(朱庇特)》是他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生活的艰难没有压垮莫扎特,他把心中的苦楚、希望、热情和理想,全都倾注在创作中了。
莫扎特写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受人之约的《安魂曲》。莫扎特写这部作品时非常投入。情绪过分激动,加重了他的病情。1791年12月4日夜里,他轻声吟唱着自己最中意的一首咏叹调,人生如寄,往事如烟,在温馨的旋律声中,离开了令他荣耀、更令他痛苦的人世。
第二天,悲风天来,大雪纷扬,寥寥几位送葬的人都已中途折回,下葬时,只孤零零一位掘墓老人。几日后,妻子抱病而来,竟已无法辨认莫扎特的遗柩所在。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在短短36年的一生中,写下了75卷(600多部)音乐作品,包括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和25部钢琴协奏曲,为欧洲以及全世界的音乐发展做出了光辉的贡献。他曾在孤寂凄苦中离开了世界,但如今这个世界上每个善良的人都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