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响当当》是麦兜系列动画片中的一部。在影片中,麦太为了生个聪明宝宝,跑去参加『莫扎特效应』学习班,没想到被分到对照组――听的是小黄曲。虽然只是动画片里的一个桥段,但在现实中,也总能看到很多准妈妈在孕期有滋有味地听莫扎特的音乐。人们由衷相信,『莫扎特效应』能让肚子里的宝宝变得更加聪明。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被误读的莫扎特
音乐家莫扎特肯定想不到,在他去世两百余年后,这个世界上冒出“莫扎特效应”这一名词。它是法国医生托麦提在1991年编纂出的一个术语,来源于他的著作《为什么听莫扎特》。当时,他用莫扎特的音乐来“洗”耳。他相信,当耳朵受到不同频率的音乐刺激时,有助提高听力,并具有健脑功效。1993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的弗朗西斯・劳舍尔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页纸长度的小论文后,全世界才刮起一股“莫扎特效应”的旋风。
这项研究发现,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空间推理能力增强,表现为空间感增强,折纸、辨别事物等任务完成度也更好。若运用分数来评价,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其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平均得分比其他学生高3分。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他们将结果换算成人们更喜闻乐见的IQ值,发现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在这几项测试里的IQ平均得分要高8~9分。劳舍尔得出结论,莫扎特音乐能增强人的空间推理能力。次年,《纽约时报》的音乐专栏作家亚历克斯・罗斯在报道这项研究时,很巧妙的使用标题《听莫扎特吧,它是百忧解》,声称“听莫扎特音乐真让你更聪明”,对此研究大加赞誉。然而,很多人对事物的了解总习惯浮于浅表,追求简单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这项研究的结果却被很多人误解并夸大,研究结论也被过度诠释为“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儿童智商”。
商机无限
精明的商家嗅到其中的利益,音像店里摆满的“莫扎特效应”音乐光盘就是明证。它们宣称,准妈妈只要听这些音乐,就能潜移默化的促进腹内胎儿的智力发展。但时至今日,“莫扎特效应”的最大受益人,或许并不是万千父母和孩子,而是一位叫做唐・坎贝尔的美国音乐人。从未参与任何音乐与智力研究的他,率先抢注“莫扎特效应”商标,从此声名鹊起,发了大财。至今谁也说不清,“莫扎特效应”究竟是如何一炮走红的。
胎教音乐真能让孩子更聪明?如果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能让孩子更加聪明的话,人们为何不推崇贝多芬或巴赫等人,为何没有“贝多芬效应”呢?莫扎特音乐真有如此神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莫扎特效应”的试验,根本就未在准妈妈或儿童身上进行过,并不能得出音乐能提高儿童智商的结论。其次,在劳舍尔研究过后,不少科学家进行的大多研究,却不能得出类似结论。可事实上,依然有很多父母较真地认为听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人们相信莫扎特效应的存在,正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典型表现。在国内的音像店,你依然会找到摆满货架的准妈妈胎教音乐。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在起跑线前就已发力,这也正是胎教音乐和各种早期幼儿教育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当然,也有分析指出,许多家长都会给婴幼儿听音乐,其实是变相地逃避父母责任。听音乐是父母能让孩子独自安静的简单便捷方法,无形减少了亲子间的主动互动过程。听还是不听,成为摆在不少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乐,都未被证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喜欢去聆听――至少不会毒害你的身体,降低你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