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为什么莫扎特不哀伤?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03

 


    莫扎特不是“不为”,而是“不能”。他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本来就不是个人经验与感受的发抒表达。音乐要为王公贵族的不同场合服务,决定音乐属性的,是那些场合需要的气氛,而非作曲家的个人感觉。更重要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汇,根本就没有适合拿来表达深沉哀伤的完整工具。

    贝多芬是扩张音乐情绪语汇最大的力量。音量的大小变化,突如其来的转折,模糊调性的犹疑,各种和弦的松紧排列,都是贝多芬开发出来的可能性,而这些正是表达深沉情绪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早逝的莫扎特,来不及参与这段发展,受限于时代,他的生命悲凉,很难转译到音乐上。

   从这样的背景,特别彰显出《第八号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意义。莫扎特创作的十八首钢琴奏鸣曲中,只有两首是用小调写的,其他都是大调。大调的宽广开放,远比小调适合宫廷贵族的娱乐享受,这也是莫扎特偏好大调的主要理由。

    一七八二年,巴黎出版商出版了莫扎特的三首钢琴奏鸣曲乐谱,就是今天作品编号309到311这三首。K311其实创作最早,莫扎特刚离开萨尔茨堡,到了慕尼黑,由当地的大贵族佛瑞辛格委托撰写的。K309以C大调写成,最早是莫扎特在奥格斯堡音乐会中,面对一群绅士淑女即兴弹奏出来的,当场得到了热烈反应。后来到了曼海姆,他碰到一位十五岁的女学生,在小女生的刺激下,莫扎特才凭记忆将乐谱写下并修改。他自己形容这首曲子的第二乐章是:“一位女孩的画像,很美而且很乖的女孩,比同年龄小孩要来得敏感且沉静,不太说话,不过一旦说话总是带着优雅而友善的态度。

   那么K310呢?这首曲子没有清楚的宫廷掌故,无法确知莫扎特为谁、为何而写。换个角度看,这首没那么优雅、没那么友善的小调作品,最有可能是莫扎特为自己而写的。从萨尔茨堡到巴黎去发展,莫扎特饱受挫折,而且在这段时间中,经历了母亲过世的重大打击。莫扎特大有理由为自己写一首曲子,一首沉重低郁的曲子。

    是了,第八号钢琴奏鸣曲几乎是莫扎特除了《安魂曲》外,最沉重、最低郁的作品。第一乐章莫扎特在“快板”之外,特别加上了“庄严”标记;第二乐章则是“富感情的如歌的行板”,都是莫扎特其他奏鸣曲中不曾有的标记方式。整首曲子创造“庄严”与“富感情”的主要手法,就在于左手低音的大胆变化,许多乐段,左手低音既非旋律也非伴奏,像是某种罔罔的、无法明言的威胁,飘荡在生命的背景上,让人难忘。

    这是一个“不能”哀伤的莫扎特,以他最大的音乐天分,努力挣脱时代限制,为自己而作、为亡母而作的哀伤作品。听这首作品,谁还能以为莫扎特很快乐,谁还能说莫扎特的哀伤“不过皮肤那么一点深度”?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
  • ·【好文分享】琴键上跳跃的音符,是音乐家内心..
  • ·【好文分享】古韵新声,赏诗词之歌的跨时代魅力
  • ·【好文分享】他们是音乐的魔术师,用音符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