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建立科学辩证的声乐学习方法

作者来源:赵登营 发布时间:2015-11-07

 

 

 

 

       如何正确认识学习声乐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辩证的声乐学习方法?
 
      学习声乐的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练习一周之后去回课,老师又会提出与上节课不同的要求。比如上节课要求向后唱,这节课又提出向前唱,上节课要求高位置进头腔,这节课又要求深呼吸、气沉丹田。搞得学生犯蒙,顾上顾不了下,顾东顾不了西,对学习声乐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出现这些疑惑是每个人在学习声乐中都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声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协调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和谐运动的过程。正确地认识这个学习过程,应该对声乐学习的特色性有所了解。

1、演唱者既是乐器的制造者,又是乐器的演奏者。他永远不能像观众一样客观准确地听到自己真实的演唱(听录音是另外一回事)。

2、发声过程无论演唱者自己,还是声乐老师都无法直观地看到声带的运动,要凭听觉来判断、分辨。气息与声带、声音与共鸣的关系,全靠演唱者的感觉来控制,而老师的判断则靠对音响的分析和经验。声乐老师的许多要求有明确的时效性。在文章开头讲到学生对老师提出要求的疑惑,就是因为老师在听了学生的演唱后,针对当时所发出的音响提出了调整的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实践就对了,而不应该疑惑。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永远处在不断的调整与平衡的过程。我认为这也是声乐学习的魅力所在。

3、演唱者在演唱时自我的听觉与客观的音响存在着很大差异(特指初学者)。主观听到明亮、结实的声音往往是挤出的缺少共鸣的声音;而主观听到的暗淡、空洞的声音,客观上往往是好听的正确的音响。

4、由于演唱者之间身体的差异、文化教育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对事务认知上的差异、声部和音色上的差异、演唱者对演唱的体验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呢?

1、对发声原理应该有一个基本了解: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如同小提琴的琴弓),声带是发生源(如同小提琴的琴弦),身体是共鸣器官(如同小提琴的琴身),这三者积极协调的运动,产生了优美的声音。

2、对自己的声音条件、音色特点、适用音域、演唱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如有条件,可到专业医院做一个嗓音与声部的鉴定)。

3、学习声乐切不可急功近利,幻想一夜成名、一曲成名。学习声乐的过程是一生的过程,是一辈子也做不完的学问。不要幼稚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歌唱的真谛与秘诀。声乐学习没有终点,永远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不要轻信通过几堂课就保证解决你声乐技术难题的宣传。学习声乐的过程,是对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的协调训练与肌肉能力训练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训练,逐渐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4、多想少唱,先想后唱,建立“内视”的习惯。唱之前,先把歌唱状态想好,脑海里有一个整体上较清晰的发声状态:身体挺拔、松弛,气沉丹田,打开喉咙、喉位下移,放松下巴、软腭提起,放平舌头,面带微笑,睁开眼睛……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同时做到的。

5、辩证地认识向前唱与向后吸、向下放与向上哼、松弛与紧张的关系,这些要求都是一个事务的两个方面,不可忽视与偏颇。如同一只手:由手心与手背组成了一只完整的手。声乐学习最普遍的问题是顾此失彼。建议大家在训练中永远围绕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这三方面来思考、协调,在整体的歌唱状态下才练习发声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希望以上意见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音符舞动,悲伤遁形,欢乐常在
  • ·【好文分享】每一次触键,钢琴都在诉说一个动..
  • ·【好文分享】灯火闪烁中,一曲爵士,唤醒城市..
  • ·【好文分享】古典音乐,它的美不张扬,却能深..
  • ·【好文分享】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还有那一曲..
  • ·【好文分享】草原之歌,轻柔强劲,尽显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