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历史、政治和文化力量来维持生命力的爱尔兰传统民谣,时至今日仍是西方世界音乐文化表现最丰富的一种。
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只有乡下才有克尔特文化;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加上国际旅行越来越方便,因此过去不同文化各自为政、彼此有隔阂的时代已经结束。克尔特文化渐渐传播到大城市及国外英美澳等地,在全世界各处都有爱尔兰偏克尔特曲风的一些演唱会、音乐比赛、音乐节等非正式来往,形成文化交流的和谐场面。
早期的爱尔兰民谣,泛指舞会上的音乐(Dance Music),大部分都不须唱歌,只是纯粹的乐器演奏。爱尔兰人无论在家里、在厨房、在十字路口、在婚礼、在任何活动场合,都会谱曲作音乐,与生活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和吉普赛、匈牙利、东欧的文化很像。不过,这种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跳舞,因此你得动动脚、摇摇肩膀,让音乐解放你的身体。 到了二十世纪初,舞会上的音乐还是很受欢迎。但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到大都市找工作,城市里有迪斯科、有收音机、有唱片、有CD,所以街上的音乐越来越不重要了。曾经有一段时间,爱尔兰传统民谣丧失了活力,彷佛茍延残喘般,窝在乡镇村庄的 PUB中,直到最近三十年才再度复兴。
现在的爱尔兰民谣,主要有两种表演方式:一种是针对要跳舞的人;另外一种是在 PUB里表演,针对观光客或其他观众。给舞者的音乐比较难,不像 PUB里那幺快,须要特别技巧。在 PUB里歌曲动听与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完整表达出创作者的想法和感觉。
爱尔兰的民谣传统也有两种,一种是古老的方式sean nos,只有一个人清唱,没有乐器伴奏,旋律很慢、有点闷,声音的改变也不多。而且唱歌的人对听众要求很多,希望听众能了解他到底是怎么唱的才会欣赏,如果不了解sean nos的演唱概念,就比较难欣赏。Sean nos旋律缓慢,发源于宫廷诗人,和中古时代的欧洲一样,他们通常被国王或某家族族长找来唱歌,由此发展自成一格。
另一种是介于爱尔兰和英格兰不同语言的运用方式之间,有时用盖尔语(Gaelic)唱,有时则用英文来唱,多在PUB演唱,比较活泼。爱尔兰的 PUB表演,除了须购买门票才能观赏的知名乐团正式演出以外,还有各种免费的非正式演出,只要给乐手或歌者一个角落,他们就会即兴表演歌舞,是最有意思的音乐欣赏。
爱尔兰民谣所使用的乐器,多半是小提琴、风笛和其他笛子,最有名的乐团是The Chieftains。他们原本是以传统音乐为主,后来为了迎合潮流,也会找一些有名的摇滚音乐人来搭配表演,所以与Rolling Stone及很多流行乐手合作过,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很传统的乐团。
The Chieftains里所有的成员演奏技巧都很好,主要的乐器是风笛,据说风笛要学习七年、练习七年、表演七年才能学会。对于爱尔兰人而言,风笛尤其难学,也许和它是外来乐器,十八世纪才传入有关。事实上,爱尔兰最具代表性 、最早期的乐器是竖琴和手鼓,节奏同样难以控制也很难表演。
The Chieftains六十年代开始表演时,让很多年轻人大感意外,没想到古老的民谣也具有如此活泼的生命力,于是便开始对爱尔兰民谣产生兴趣。 于是越来越多人加入民谣复兴的行列,如Christy Moore,他的个人创作音乐最引人入胜,但较偏没那么传统的音乐。The Pogues是在伦敦长大的爱尔兰人,曲风以节奏快且活泼着称。另一个团体 Altan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始终坚持用传统乐器唱传统的歌。大家所熟悉的恩雅的合作乐团 Clannad,约二十年前仍维持传统路线,现在则使用电子乐器,曲风摇滚,显然与传统渐行渐远。这一点也是目前最具争议性 的,究竟新的改变是进步,还是商业化?不改变就算故步自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