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调和调式(Harmonic mode)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9

 

 

 

 

        1.调的概念
 
  “调”的狭义概念就是音乐的高度,更准确地说,是主音的音高。当我们说某一首歌是“A调”时,意思往往是do=A。任何一个音都可以成为调式的主音,所以,这个意义上的“调”有12 个,但由于等音的关系,共有个17 个调名:C 调,升C(降D)调, D 调,升D(降E)调,E 调,F 调,升F(降G)调,G 调,升G(降A)调, A 调,升A(降B)调,B 调。
 
  广义地讲,“调”还包含调性、调式的概念,也就是说,一首乐曲在调高和音阶组织方面的所有因素都被这一个字概括起来。比如说“转调”,既可能是改变了音高,也可能是只改变了调式,还可能是两者都被改变。
 
  在不太严谨的非专业语言中,“调”字的含义更加广泛。例如:中国民间歌曲和乐曲常用这个字来作标题,象“开花调”、“紫竹调”、“爬山调”,这里的调是“曲调”的意思;欧洲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则是对于体裁(或者风格)的说明。这一类的说法不在我们这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2.调式的概念
 
  调式是由一个主音统辖几个音构成的固定音群组织。我们可以试一试:随便找一首歌,将其中出现的音一一记下来,删除重复的音,就会发现一共只有七个(或者六个、五个)音。反复哼唱这段旋律,还会发现在这七个音中有一个音起“领袖”作用,其它的音都有向它靠拢的趋势,这就是主音。例如,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出现过的音(按照在歌中出现的顺序,并且删除了重复的音)是:do,so,mi,re,la,si,fa,共七个音。不管这首歌有多么长,也不管某一个音重复使用了多少次,我们可以断定不会有第八个音出现。在这首歌中,开始的音是 do,结束的音也是do,因此,毫无疑问它就是主音。这样,知道了谁是主音,也知道了调式中包含哪几个音,就已经懂得了这种调式,所差的就是给它一个名称。
 
  将这几个音从主音开始依次向上排列,直到高一个八度的主音为止,就构成了“音阶”。可以说,音阶是调式的逻辑归纳,而调式是音阶的实际运用,这两个概念一表一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音阶有时又被称作“调式音阶”,其实是一回事情,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不存在没有调式的音阶。
 
  调式的基础是主音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这一点,即丧失了调式中心,调式也就不存在了。一首乐曲(或乐曲中的一个完整段落)通常总是结束在主音上,这是判别调式的最简单的办法。
 
  音阶中的每一个音叫做一个“音级”。习惯上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来代表调式中的各音级,Ⅰ代表主音。
 
  在一个调式(也可以说某一个音阶)中,全音和半音的间隔(即调式内部的音程结构)是不能改变的,如果用变化音记号改变这种关系,就会产生另一种调式。下面,我们用C大调音阶为例,看一看调式的结构(谱例中的弧线表示半音):
 
  在这个调式中,音程的序列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不管主音是哪一个音,只要以这个音做do,其余各音就必须符合这样的序列。如果不符合,就必须用变化音记号加以调整,直到各音之间的关系与调式的音程结构一致为止。假如现在将上面音阶中的Ⅲ级、Ⅵ级、Ⅶ级音降低半音,使得音程序列变成“全—半—全—全—半—全—全”,会是什么结果呢?在钢琴上弹一下这个音阶,就会发现,唱名变成了la,si,do,re,mi,fa,so,la: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主音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只改变了调式内部的音程结构,这说明了调式的两个基本概念:
 
1,必须确立主音的地位;
2.音阶中各音的相互关系是固定的,一旦改变,就不再是原来的调式了。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