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紫罗兰之心——献给莫扎特(To Mozart : Das Veilchen)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08

 

 

 

 

    很早就想给莫扎特写些什么,但一直没找着合适的话语。不经意间翻开一本书,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不知为何脑中一下子就浮现出莫扎特那纯真无邪的笑容。我恍然大悟:谁人能拥有这样的笑容?这应是紫罗兰的芬芳,而能散发这一芬芳的应是拥有紫罗兰之心的人吧!
 
    真正的天才
 
    没有人能否定莫扎特的天才。
 
    回眼西方古典音乐的漫漫长路只之上,巨匠林立: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巴赫、海顿、李斯特、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肖邦、韦伯……但在我看来,莫扎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说他“天才”是因为他的早慧。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父亲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同时,他也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从六岁开始作曲,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 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想想看,“三四岁”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我的父母曾因我小小年纪就能唱全一首歌而欣喜不已,大夸我极具音乐细胞。同时,我也能拿着画笔颤抖着在一张张雪白的大纸上圈上一个个火红火红的太阳。当然,这也被认为是极具绘画天赋的表现。但除此之外,似乎就再也找不出其它能证明我艺术天才的例证了。所以,至今,我只能做个艺术天地里的平凡人,或者说是旁观者。相信绝大多数世人恐怕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
 
    抛开这世上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凡人”,再来看看剩下的屈指可数的音乐“神人”们。他们哪个不是经过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磨砺才终究铸成大器,几乎都是“厚积勃发”型。而莫扎特的音乐才能似乎真是“平地起风,无云成雨”,这除了“天才”两个字外还能用什么来解释呢?
    说他“天才”又是因为他的全能。
    正如傅雷先生所说: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莫扎特一生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总数是754,举其大者而言,歌剧有22出,单独的歌曲、咏叹调与合唱曲67支,交响乐49支,钢琴协奏曲29支,小提琴协奏曲13支,其他乐器的协奏曲12支,钢琴奏鸣曲及幻想曲22支,小提琴奏鸣曲及变体曲45支,大风琴曲17支,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47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他三十五年的短暂生命中创作出来的。巴哈、韩德尔、海顿也都是多产的作曲家,可别忘了,他们活的可都是两个莫扎特的人生!英国音乐学者唐纳德•米切尔不无感慨地说:“一个人需活三辈子,且有幸具备半打个性,才能达到完整理解莫扎特遗产的境地。”
 
    而更可贵的,在这些作品中,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如此短暂的生命,却有如此璀璨的成就,除了“天才”谁人能拥有这种力量?
 
    说他“天才”还因为他的挥洒自如。
 
    巴赫是靠顽强的意志写作的,他对朋友们说:“我是被逼着用功的,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的成功。” 贝多芬老是拟稿、思索、删削、修改、添加,从头再来;而等到全部完成以后,又从头再来。他永远和他的“天才”肉搏。朋友们去看他而正碰上他在作曲的时候,往往发见他困惫不堪的情形无法形容。兴特勒说:“他脸上的线条都变了样,满头大汗,好象才跟一支对位学家的军队作了一场恶斗。”
 
    而莫扎特的创作却如一朵美丽的紫罗兰,只要拿出劲来活着就是了。
 
    他创作经常双管齐下,有时竟是三路并进,无意中表现出他的不可思议的,惊人的手腕。1782年4月20日,他写作一支赋格曲,同时还在写一支序曲。某次音乐会预定他演奏一支新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他在上一天夜里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急急忙忙写了小提琴部分,没功夫写钢琴部分,更没时间和合奏的人练习一次;第二天,他把脑子里作好的钢琴部分全部背出来演奏。
 
    “在他身上,灵感不是经过苦思冥想而来,不是经过智力和意志同大自然的斗争后才在头脑中显现的;灵感也不是在他的激情和狂热的状态中表示出来的;正相反,它似乎是处于通常的环境下、平衡的状态中,酷似宁静的泉水涓涓不绝,无穷无尽。……莫扎特可谓是音乐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所以说,“天才”他当之无愧,“天才”无人能出其右,莫扎特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天才。
 
    宽恕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迪亚斯•莫扎特”,而“阿玛迪亚斯”拉丁文指“上帝所钟爱的人”。的确,他的上帝毫不保留地把所有的音乐财富都给了他,让他从小就能傲视群雄,使人们绝无吝啬地奉上“神童”的称号。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上帝开的又一个玩笑?莫扎特一生都生活在贫穷、疾病、妒忌、倾轧之中,据说最后还死于妒火中烧的同僚的阴谋。当然没有确切的事实可以证实这一说法,但莫扎特确实在一七九一年十二月五日结束了区区三十五岁的人生。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最后却连一个坟墓也不留,每每想到这一点,我都唏嘘不已。可以说这个尘世对他并不公平,然而他的乐曲表达的却是无一例外的和平、友爱、幸福。这让多少人疑惑不已!莫非他真的纯真到感受不到外界的一切苦难,莫非他真的会无知到把别人的鞭子当作亲吻,莫非他的脾气真好到能心平气和地对待所有屈辱?
 
    当然不!实际上他是个十分傲气的人,他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他,尤其是他最高贵的自尊。他曾在信中说:“朋友!……只有不论在什么情形之下,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想为朋友好,竭尽所能使朋友快活的人,我才认为有资格称为朋友。”“使人高贵的是心;我不是伯爵,但也许我的灵魂比伯爵高尚得多;当差也罢,伯爵也罢,只要侮辱了我,他就是一个坏蛋。”他会对伤害他侮辱他的人毫不犹豫的做出反击,只是,他决不会反击在他的音乐上。
 
    上帝赋予了他最美好的紫罗兰芬芳,他又怎舍得损毁一丝一毫以刺激伤害他的人,他宁愿把最后一屡幽香留在那人的脚跟上,随着那脚步香泽万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渐渐地他宽恕了所有的人。
 
    他忠实于上帝,忠实于生命,忠实于音乐。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
 
    在他面临死亡的时候,他如是说:“我希望得到好消息,虽然我已经养成习惯,对什么事都预备它恶化。死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的终极,所以我多年来和这个真正的最好的朋友已经相熟到一个程度,它的形象非但不使我害怕,反倒使我镇静,给我安慰。我感谢上帝赐我幸福……我没有一次上床不想到也许明天我就不在世界上了;然而认识我的人,没有一个能说我的生活态度是忧郁的或是悲观的。我有这种福气,真要感谢上帝,我真心祝望别人也有这种福气。”
 
    因为善良所以宽恕,因为宽恕所以豁达,而他的音乐又因为他的善良、宽恕、豁达而变得欢快清亮,幸福和谐。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到莫扎特的清明的天地中去躲一会,的确是很甜美的;他的清明之境,好比一个线条和谐的奥林匹克山峰,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眺望平原,眺望贝多芬与瓦格纳的英雄与神明在那里厮杀,眺望波涛汹涌的人间的大海。
 
    如果贝多芬是音乐界的上帝,让人畏惧和崇敬,莫扎特就是耶稣,让人怜爱和向往。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宽慰和信心。
 
    为音乐而音乐
 
    莫扎特音乐不同于巴赫,它不是福音;也有别于贝多芬,它不是生活理解。他的音乐并不宣讲学说,更不表现自我。他只为音乐而音乐。
 
    莫扎特是纯粹的音乐家。从小,他父亲就把莫扎特的全副身心统统倾注到音乐上,所以他没有多少文学美术数理等等的修养,可也正是这样,使他的音乐彻底没有了诗歌文字的束缚,成了纯纯粹粹、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音乐,成了真正只为音乐而音乐的音乐。
 
    但这并不是说他的音乐就因此而变得抽象、空洞、单调。莫扎特音乐是包罗万有的,人们不禁为其中所表达的广泛内容而叹赏不已:苍天与大地、自然与人类、悲剧与喜剧、情感之各种形式的表露与深沉的内在宁静、圣母玛利亚与超凡的魔鬼、教堂大弥撒、共济会的奇迹庆典与舞厅、笨伯与聪明人、懦夫与(真、假)英雄、忠诚者与奸佞小人、贵族与农夫、巴巴基诺与萨拉斯特洛。他似乎并不偏爱某些人、某些东西,而是爱一切人、一切东西:犹如普照一切的阳光,犹如浸润一切的雨澄。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那颗纯净透明的紫罗兰之心。只有懂得宽恕的人才能得到心灵的平静,只有得到心灵的平静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而也只有享受真正快乐的人才能真实地为人类传播幸福之音。莫扎特正是拥有了这样一颗难能可贵的心灵,才有了他那如阳光雨澄般的音乐。他的活泼使他善于倾听,他的豁达又让他乐于接受;于是他的音乐就有了如此广阔的主题,有了那么生动形象的意象,有了那一份博大的爱;最后他的音乐跳出了他的本身,跳出了他的时代,成了全人类的美好憧憬。有人称莫扎特为“我们将来的音乐家”,真是一点也不错。我想也只有拉斐尔的画,可以同这种纯洁而又取悦感官的音乐相比。
 
   尾声
 
   我以电影《莫扎特》(《Amadeus》)的结局作为结尾:
   做完了忏悔,萨列里痛苦地告诉神父,上帝结束了莫扎特的生命,却要自己忍受煎熬。“我死了,我的音乐也将消亡,而莫扎特,他的音乐却与世长存!”在过道里,坐在轮椅上被人推走的萨列里望着那些精神病患者,歇斯底里地大声喊叫:“全世界所有的庸才们,我饶恕你们!我饶恕你们!”
 
    远处传来了莫扎特的乐曲,随之响起了莫扎特那特有的“咯咯”的笑声……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无需言语,提琴的旋律自有诗意
  • ·【好文分享】约翰·威廉姆斯,用音乐为电影注..
  • ·【好文分享】动听的小夜曲,就像是灵巧的精灵..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