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昵称格里夏(Grisha)的皮亚第哥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中南部的叶卡特琳诺斯拉夫,父亲是位音乐爱好者,从小教导他小提琴和钢琴;当父亲发现7岁的小皮亚第哥斯基拿着两根棍子权充大提琴和琴弓,自己玩起大提琴游戏之后,就改教他大提琴,然而业余的父亲很快就了解到儿子的天分,于是将他送到城里的一位老师处学琴。皮亚第哥斯基父亲一直怀抱着成为职业小提琴家的梦想,未久,他拋下妻儿,自己跑到圣彼得堡和奥尔(Leopold Auer)学小提琴,没有留下太多经济资源。小格里夏只好拿着他的大提琴到处找工作糊口,在灯红酒绿的场所拉琴是司空见惯的事;对于这位童工,雇主常让他背对舞台(面对墙壁)来演奏,以免才8、9岁的他看到台上儿童不宜的歌舞表演。
和奥尔学习不出个成果来的父亲,后来将全家接到莫斯科生活,9岁的皮亚第哥斯基获得奖学金进入莫斯科音乐院,跟随大卫朵夫的学生von Glehn和Brandoukov学琴;课余,他依然四处打工帮助家计。因缘际会下,15岁他就当上了波修瓦歌剧院(Bolshoi Opera)的首席大提琴,和当时许多优秀音乐家有了交集。俄国革命时,他趁着到俄国边境小城表演的机会,冒险摸黑渡河逃到波兰,才18岁的他,很快地在华沙找到工作,并因一对有钱美国夫妇的赞助,先到德国柏林向名师贝克(Hugo Becker,1864-1941)学琴,因为相处不佳,很快又转到莱比锡和克伦格(Julius Klengel,1859-1933)上课。21岁时,受到福特万格勒的赏识,受聘担任柏林爱乐的首席大提琴,在乐团里待了5年,因为独奏演出活动太频繁才离开。
处在音乐创作多元化的时代,皮亚第哥斯基参与了不少名曲的首演,在加入柏林爱乐之前,穷困潦倒的他被找去和许纳贝尔(Schnabel)等人准备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的新作《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的首演;根据他的自传,当时每晚睡在车站候车室的他,对于无酬劳参与一部好作品的演出依然十分热衷;不过,许那贝尔夫人每天准备的下午茶点心可也是一大诱因!成名之后,为他所写的作品包括了华尔顿(William Walton,1902-1983)的大提琴协奏曲,普罗高菲夫的Ballade,而他自己更是位改编乐曲的高手。
1939年移民美国,四处演奏之余,1941-49年间他先是在柯蒂斯音乐院(Curtis Institute)担任大提琴部的主任,同时也利用暑期在檀格坞(Tanglewood Festival)教授室内乐。1957年他再度回到学校教琴,在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待了五年,1962年他搬到阳光普照的加州洛杉矶,和海飞兹、普林罗斯(William Primrose,1904-1982)当起同事,成立了至今仍存在的皮亚第哥斯基大师班,直到去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