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 Beethoven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08

 

 

 

 

 
写作第五号交响曲的同时,贝多芬也进行了第六号交响曲的创作,由于作曲者亲自冠上《田园》的标题,加上乐曲中有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许多人因此觉得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其实作品的精神并不仅止于景物之描摹,贝多芬自己就澄清:「《田园》交响曲并非是绘画性质的图像,而是表现人们喜爱田园的情感。」「这首曲子着重情感而非叙事的表达。」由此可知,第六号交响曲表达的是田园生活之幸福,那是一种感觉、一种回忆,也是贝多芬对大自然的一种想法,不应该,也不需要将它局限在描绘性质的音乐。
 
写作《田园》交响曲的灵感当然是来自田园,至于来自那里的田园呢?很抱歉,贝多芬说他也搞不清楚:「这些灵感是不请自来的,在室外、在森林、在散步、在静夜、在心情愉快时,我可以轻易抓住这些灵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写作这首交响曲时,是暂住在维也纳市郊的小村海利根城( Heiligenstadt),据说此地风光明媚,既有青翠山坡,又有潺潺小溪,想必对贝多芬的创作心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海利根城算是创作田园交响曲的小环境。而贝多芬一生热爱大自然,他说:「只要一走入田园,我跟我不幸的耳朵便豁然开朗。在那里树木跟我讲话,森林给我喜悦……。」显然纯真平和的大自然,总是抒解他的压力,安慰他孤独的心灵,进而带给他音乐灵感,我们可说,所有大自然的美皆为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曲的大环境。
 
综观全曲的布局,贝多芬在单数乐章讴歌人的情感,于双数乐章描写自然景物,难怪贝多芬自己说它「更偏向感受性而非仅是音画」,他还解释:「只要体会过乡村生活的美妙,任何人皆可以不经过标题说明而了解作者用音乐表达的世界。」许多人喜欢拿第五号和第六号两首几乎同时诞生的双胞胎交响曲作差异比较,说前者是男性化、人文的、浓缩形式的,而后者是女性化的、自然的、扩张形式的,这样的说法太过着重表面特征,但在意境上,它们都有内心挣扎的内涵,只不过第五号比较直接,第六号却采取间接的方法罢了。
 
 
推荐理由 ︱ 附有标题叙述的交响曲 是标题音乐的滥觞
 
 
聆听指南
 
如同第五号交响曲,贝多芬在第六号交响曲 上也作了些新的尝试,一是此曲共有五个乐章,打破当时一般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形式;二是第三到第五乐章不间歇的演奏,不但加深音乐的表现性,也扩大了交响乐的自由性;三是贝多芬在各乐章分别给了具体的简短副题,以阐述该乐章的内容或意念,这样的形式,后来演变成浪漫时期的标题交响曲及交响诗。 到底是什么样的副题和内容呢?
 
第一乐章是 「来到乡间时的愉快心情」,那采用奥地利南方民谣的主旋律,立刻就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各种乐器不断反复的主题中,彷佛看到贝多芬正于温暖阳光下散步,时而吹拂的阵阵微风中,飘来花草的清香,都令人无比的陶醉。
 
第二乐章描绘「溪畔景色」,延续第一乐章的宁静感,大提琴奏出轻波荡漾,小提琴则是流水的激起的轻微涟漪,而后的主题与发展反复交织出安详的气氛,最后于夜莺(由 长笛模仿)、鹌鹑(双簧管)、及杜鹃(单簧管)清脆悦耳的啼声中消逝。
 
第三乐章为「村民的快乐聚会」,以活泼的诙谐曲表现乡村中农夫们丰收时雀跃的心情,及狂欢时手舞足蹈的情景,正玩得高兴,突然间「暴风雨」 的第四乐章到来了,弦乐先带起不安气氛,接下来定音鼓雷声大作,短笛的闪电,还有铜管乐器的风 雨怒吼,构成传神的暴风雨景象,但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久风雨就缓和了。
 
第五乐章的「牧歌,风雨过后的喜悦和感激之心」随之登场,在远处牧笛声的背景下,和平而愉悦的主题旋律由小提琴奏 出,这是全曲最美、最感人的地方,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在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打滚、奋斗后,终于得以安享晚年,一切归于平淡,倾听结尾前那微妙的弱音,不正是灵魂深处的感恩之心吗?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音符舞动,悲伤遁形,欢乐常在
  • ·【好文分享】每一次触键,钢琴都在诉说一个动..
  • ·【好文分享】灯火闪烁中,一曲爵士,唤醒城市..
  • ·【好文分享】古典音乐,它的美不张扬,却能深..
  • ·【好文分享】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还有那一曲..
  • ·【好文分享】草原之歌,轻柔强劲,尽显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