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最高产的作曲家
音乐史上著作等身的作曲家很多,但没有人能够与泰勒曼相提并论——他是《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的最高产作曲家。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研究成果出版的作品目录表明,他曾经创作过多达3000部作品。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化为乌有,目前有流传的只有800余部。
泰勒曼生活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与巴赫、亨德尔两位巴洛克作曲大师是同时代人。泰勒曼还是巴赫的儿子卡尔·菲利普·伊曼纽的教父,后者姓名中的“菲利普”也是直接引用了泰勒曼的中间名。令人遗憾的是,随着音乐史的发展,泰勒曼的地位逐渐被人遗忘,与之相反的是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愈发受到重视。20世纪兴起的古乐运动使泰勒曼重新回到了音乐界的视野中。
J.S.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著作等身的人生赢家
尽管巴赫一生中的作品数量只有泰勒曼的一半还不到,但幸运的是他的作品几乎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巴赫15岁起便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出生于音乐家族又颇具天赋的他从唱诗班开始到成为各路贵族的乐师,辗转多地生活,一生经历也是丰富。他将音乐从宗教的附庸品独立出来成为可以表现平凡生活的艺术,确立了十二平均律原则并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高产,创作了将近300首的康塔塔、48首赋格和前奏曲、140首其他的前奏曲以及奏鸣曲、弥撒曲、受难曲等多种曲式的作品,一共创作了800多部作品。还有属于自己的作品目录“BWV”。同时巴赫还是20个孩子的父亲。
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兢兢业业的“海顿爸爸”
音乐史上也许再没有一个人能像海顿一样,留给人们如此温暖亲切的长者形象。据说海顿十分有幽默感,喜欢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从“惊愕”交响曲里就可以略知一二),再加上善解人意与乐观向上的天性,这使得与他共事的乐手与音乐家都非常喜欢他。他被同时代的作曲家亲切地称作“海顿爸爸”,
海顿也曾担任过贵族家庭音乐教师、宫廷乐师等职位,曾前往德国和英国伦敦进行演出。他与莫扎特是很好的朋友。两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为室内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顿创作了104首交响曲、104部四重奏、50部钢琴奏鸣曲。而他的好友莫扎特,众所周知的英年早逝的音乐天才,也在他短暂却灿烂的一生中创作了600多首作品。
焦阿基诺·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从歌剧大师到美食家
罗西尼18岁时在威尼斯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婚姻契约》,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里是个小有名气的天才作曲家了,但直到首次写作歌剧时,他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才华所在。此后,他以平均每年写作两部歌剧的惊人效率工作了19年,写下了总共39部歌剧,其中就包括了如今脍炙人口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等杰作。如果他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写下去的话,那么到他去世时,总共可以积累超过100部歌剧作品。
然而在1829年,年仅37岁的罗西尼宣告退休,也许是此前两年母亲的去世,使得作曲家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而不是继续疲于奔命的作曲生涯。他选择了在巴黎定居,做起了业余厨师。他用前半辈子的时间凭借作曲而积累了大量财富(他去世时的总资产有250万法郎),之后用后半辈子的时间享受美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他写的600多首艺术
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思路敏捷,有人形容他的歌曲是“流出来”的。曾有这么一件事:一天,舒伯特与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进一家小酒馆,见到桌上有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便拿起来朗读。忽然他问道:“很好的旋律出来了,没有五线纸怎么办?”朋友们立即将桌上的菜单翻过来划了五条线递给他。这时舒伯特仿佛听不到周围的喧闹,一口气写成了一首歌曲,便是著名的《听!听!云雀》。
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莫扎特年纪轻轻就被大家称为“音乐神童”,在有限的生命中为大家创造出了无限的音乐财富。6岁的时候就跟随老莫扎特去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巡回演出,7岁开始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从小就那么用功。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富二代要上进”
门德尔松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富二代”,不用像其他作曲家那样时刻担心着生计问题,一生创作了许多杰出的音乐作品,还发现了巴赫《马太受难曲》的手稿并亲自指挥演出,先后在德国的杜塞尔夫市担任音乐总监、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的指挥总监,并主持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