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马勒的十部交响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8

 


马勒的十部交响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和他的声乐套曲彼此联系,互为镜像。
第一部分:第一交响曲到第四交响曲。应该和马勒的声乐套曲《少年魔角》与《流浪者之歌》一起来听。“第一”单纯、明快,以至于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幽哀的死亡也被他表达得如怨如慕,带有了伤感的童话色彩。
勋伯格说:“将要形成的马勒特性的任何东西,都已经显示在《第一交响曲》中了。这里,他的人生之歌已经奏鸣,以后不过是将它加以扩展和呈现到极致而已。”这支乐曲,叙事性与歌唱性特征极为明显。那种感世伤怀的叙事性,和旋律一起自如挥洒。第一乐章的大提琴,第二乐章的圆舞曲,第三乐章的小号和单簧管,特别是末乐章大钹敲响之后,铜管乐、木管乐、弦乐、打击乐,还有竖琴,交相辉映,此起彼伏,山呼海啸,错综复杂,音色辉煌,显示了令人羡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一段小提琴抒情连绵的演奏后,大提琴和整个弦乐加入,几次往返反复和管乐呼应,层次很丰富,舞台上如同扯起了袅袅飘舞的绸布,摇曳生姿。最后的高潮,八支法国号站起来,可以说是青春期马勒的一种象征。
第二部分:第五到第七交响曲。与之相对位的是声乐套曲《亡儿之歌》。第六交响曲的别名叫做“悲剧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明显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影子。开头的独奏小号,和贝多芬《命运》开头的那种“命运动机”一样先声夺人。震弦乐随之而上,景色为之一变,小号后来加入,一下子回环萦绕起来。有了第一乐章的对比,第四乐章的到来才显得风来雨从,气象万千。悲怆之后的甜美与温暖,才有了适得其所的价值,如同鸟儿仿佛越过了暴风雨的天空,终于有了喘息和抬头望一眼并没有完全坍塌的世界的瞬间。有竖琴,有法国圆号,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层次那样的丰富,交响的效果那样浑然天成。
第三部分:第八到第十交响曲,包括《大地之歌》。其中,第八交响曲因为有两个混声合唱队和一个童声合唱队,还有8名独唱歌手,阵势空前,号称“千人交响曲”;与马勒声乐歌曲的关系更为密切,声乐与器乐的结合是贝多芬时代望尘莫及的,是马勒交响乐的辉煌巅峰。第九第十有浓重的悲剧意识。
应该特别指出马勒交响乐慢板中的弦乐,真的很少有人能像马勒一样把他们处理成这样柔美抒情得丝丝入扣,又这样丰富得水阔天清,即使在浓重悲观情绪的笼罩下,马勒也要让它们出场抚慰一下苍凉的浮生万世。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