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来自唐诗的启示--马勒的《大地之歌》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7

 

 

研究了他的作品,你会相信,

他是当今德国极为难得的人才:

一个转向内心世界的人,一个有真诚感受的人。

然而这种思想感情并没有找到真正忠实的,个人的表达方式。

它们透过一层怀旧的、古典气息的面纱传给我们。

——罗曼•罗兰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所以在他的许多音作品中,都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1902年,他和心爱的艾玛•辛德勒结婚,婚后孕有两个漂亮的孩子,生活幸福美满。为了家人能够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实现自己伟大的音乐梦想,马勒不停地进行创作,完全不为自己身体的健康担忧。于是在1906年的一次排练中,马勒第一次有了心衰的预感。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到了1907年7月12日,马勒不满五岁的大女儿夭折。马勒对女儿的爱胜过了世界上任何东西,女儿的离去对他绝对是个难以承受的打击。

看着昔日女儿甜美可人的照片,他终日消极度日,连作曲的热情也没有了,甚至几次因为心悸,被抬进医院。

几天之后,医生诊断出他心脏有问题,马勒心脏的左右心房瓣膜有先天的遗传性缺陷,但还是可以治愈的,只是今后必须小心,不能进行骑车、游泳这样的剧烈运动。

这次确诊又给马勒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他辞去了维也纳宫廷歌剧员院长的职务,来到乡间进行休养。夫人也曾这样说过:“我们害怕每一件东西。他常常走着走着就停下来,发现自己心脏跳得不正常。他常常让我听他的心脏,是否依旧还在跳……”夫人称这是“最沮丧的夏天”。

尽管如此,创作还是继续了,马勒只能以此来消减对女儿的思念。只有在音乐里,他才能找到慰藉和归宿。在“最沮丧的夏天”,他的朋友送来一本《中国笛》给他解闷,这是汉斯•贝格根据唐诗所写的诗集。

马勒对其中的诗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首小诗与自己悲痛的心灵完全契合,也从中感悟到大地的博大和个人的渺小、生命的脆弱。

1908年,他来到奥地利杜布拉赫的村庄度假,面对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他不禁感慨万分,灵感迸发,写成了一部以中国唐诗为歌词的大型作品《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分为6个乐章,一、三、五乐章由男高音独唱,二、四、六乐章由女低音或男中音独唱,歌词采用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的七首唐诗。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揭示了马勒尽情享乐与预感死亡的矛盾和困惑,既有对生活热情洋溢的高歌,也有对死亡恐怖的感怀。

马勒像预知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以籍这部作品向朋友们告别,告诉大家一定要热爱大地、热爱生命、热爱青春。

1911年,就在马勒逝世后的11月20日,《大地之歌》在慕尼黑进行了首次演出,成为了大家对马勒的永久怀念。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