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曲”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诉诸感官的,极易被人们接受,无需高深的音乐修养。很难说这样的音乐具有怎样的深度、怎样新颖的手法,但它惊人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相形之下,现在的许多作曲家们热衷于复杂繁琐的构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技法、回避感情流露的超然冷漠,而其中有多少能象“即兴曲”这样直截了当地打动心灵呢?
乍一听,有人会认为它太通俗,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它的调性安排、主题的发展变奏手法,我们不能不佩服舒伯特的匠心。他的转调比贝多芬更大胆、新颖,音乐语言(在有些地方)比贝多芬更简洁,连技术性的经过句也无一不美。最重要是,舒伯特的旋律比贝多芬的美得多。贝多芬不是不想写优美的旋律,只是苦于写不出罢了!象小提琴奏鸣曲“春天”里的旋律已经是贝多芬笔下最美的了,而在舒伯特的笔下,有多少不下于、甚至比“春天”更美的旋律啊!怪不得,老年贝多芬读到舒伯特的乐谱,立刻大呼“天才”。他发现了一个真正能继承他事业的人!
音乐史家始终未能考证出这两位大师是否见过面,但在贝多芬的葬礼上,舒伯特举着火把,走在最前列,这却是史有明载之事。虽然上帝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发挥其才华,在贝多芬逝世后第二年,他也匆匆辞世,年仅31岁,但正因为他站在“乐圣”贝多芬这位巨人的头顶上,所以,他看得更远,在某些地方,做得比贝多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