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宫春日的忧郁P2
凉宫春日与古典乐
2006年改编自作家谷川流其著名《凉宫春日系列》轻小说的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以高中生校园生活作为出发,开始一段脱离常轨的有趣校园故事。原创音乐由作曲家神前晓担纲,这部作品也隐藏了古典音乐,如拉威尔《达夫尼与克罗伊》(Daphnis et Chloe)第二号组曲中的《日出》(2006年版本第11集;2009年版本第27集〈射手座之日〉影片开头)、萧士塔可维契第七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2006年版本第11集;2009年版本第27集〈射手座之日〉电研社自制游戏的BGM)、柴科夫斯基第四号交响曲的终曲乐章(2006年版本第11集;2009年版本第27集〈射手座之日〉游戏结束前的反击) 、马勒第八号交响曲《千人》的第一乐章(2006年版本第14集;2009年版本第6集〈凉宫春日的忧郁VI〉),透过这些古典音乐的使用,隐喻出作品本身无厘头的特质。
以上几部作品,本身剧情跟古典音乐无关,然而动画导演却赋予音乐另一种身分,在动画作品中产生特殊氛围,这也是「戏外音乐」特色之一。
名侦探柯南:战栗的乐谱
以古典乐为故事主轴的动漫制作
2006年日剧《交响情人梦》成功结合古典音乐作为剧情主要发展世界观,在漫画家二知宫之子细腻观察下,将古典音乐现实发展状态放置在剧情内,将音乐、动漫画完整结合,掀起一股「交响情人梦」的风潮,引导更多人接触古典音乐。而后越来越多作品跟进,古典音乐是这一类作品本质上的存在因素,故事围绕着古典音乐环境发展,因此也可以说是「戏内音乐」的表现。
2003年日本的单机平台电玩游戏,由光荣公司所制作的《新罗曼史系列》,由漫画家吴由姬担任角色设计,其中《金色琴弦》原本是女性恋爱模拟游戏,曾改编成动画、广播剧、漫画等作品,游戏主角共七位,分别以魔法小提琴、小提琴、长笛、竖笛、钢琴、小号作为其主修乐器,进行校内音乐比赛,游戏初代的主要过程是要玩家在每回比赛前的期间,限时于校园中找寻乐谱跟诠释方法的音乐精灵,加强练习以增进自己的演奏能力,渡过为期四轮的音乐比赛。在这段期间,玩家可以跟参加比赛的成员萌生恋爱和友情的种子。练习过程、角色之间的相处互动、比赛结果等,都是影响亲密度与对手值的极大要素,而其古典音乐比赛的设定,使得动画观众与游戏家,透过作品也间接接触并认识古典音乐。
在台湾受到大小朋友都喜爱的侦探推理相关动画作品《名侦探柯南》,改编自漫画家青山刚昌的作品,其中2008年曾在台湾上映的剧场版《名侦探柯南:战栗的乐谱》,剧中以音乐家、演奏会、音乐厅为主要场景,因此作曲家大野克夫除了创作新曲,同时也运用大量古典音乐以符合剧情需求,贝多芬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舒伯特《圣母颂》、巴赫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古诺《圣母颂》及韩德尔的乐曲,不再是单纯的配乐,而成为故事叙述的一部份。
综观以上几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古典音乐的多重性,与影像音乐之间的对话,透过戏内音乐与戏外音乐的使用,经典作品透过影像画面为人所知,给予了观众们欣赏更多不同音乐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