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音乐理论者彼德‧拉森(Peter Larsen)曾经说过,音乐建构了电影的进程,也支持着叙事内容的关键部分。在电影音乐理论中,「电影音乐」(Film Music)是具备功能性的,而其最重要的任务在于赋予画面之间的意涵,并产生一种与现实生活中「平行」的空间,与画面同步并行。对影像而言,音乐的存在是不可抹灭也不容轻忽,作为影像产业一环的动画在音乐制作上也不例外。音乐在画面上应用得宜、搭配时机恰当,在影像中营造适度的氛围,是一部好的动画作品的必要条件之一,音乐大多由动画导演与音响监督来决定,绝大多数的动画音乐由作曲家在影像主题限定下,创作出符合作品世界观的音乐,带动画面场景,营造情境氛围。
影像开启接触古典音乐之门
音乐(Music)一词来自于西方文化体系,西方音乐的进程中,古典音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历史背景与系统,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美学观,在这美学观里,标题音乐与绝对音乐分庭抗礼、不分轩轾,音乐学家汉斯利克(Eduard Hanslick)曾经以《论音乐美》(Vom Musikalisch-Schönen)一书反对音乐中浪漫的情感论,他曾说过:「美是无目的…,人的情感与美的事物本身并无关联…」又说:「音乐不能表现抽象的概念。」他认为音乐有独特的美,若音乐附属在文字、歌剧或是标题音乐,都会使得音乐不再纯粹而沦为附属品,这样的美学观,与一般大众流行音乐文化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逻辑。
也因此,对许多人而言,古典音乐是严肃困难且遥不可及,必须经过有系统的训练学习,欣赏者才能从中获得乐趣,在菁英文化覆盖下,音乐被放置在高台楼阁上,与大众文化作了明显的区隔,变得难以亲近,然而影像音乐却开启了古典音乐另一扇门。
「戏内音乐」与「戏外音乐」
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在其著作《感动,如此创造? 》(感动をつくれますか?)一书中提出了自己最深层的看法,他认为「所有的配乐都是戏内音乐与戏外音乐的组成」,书中将影像音乐分成两种模式,其一可视为「为带动剧情中的场面以及营造主轴氛围所采用的戏外音乐」,其二则是「在剧情内容中以合乎现实生活场景自然产生的戏内音乐」。举例来说,最近大众银行将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挑战八十、超越千里――不老骑士的欧兜卖环台日记」活动,改编成形象广告「不老骑士」,「不老骑士」以短暂低沉的简单旋律开始,旁白直述主人翁们内心的疑问与人生感慨,此时剧情画面所搭配的音乐,并非原来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音乐,属于「戏外音乐」的范畴;第二段主人翁们在朋友葬礼完后一起用餐,背景自然流出类似地方戏曲的声响,此时属于戏内音乐范畴,而音乐也悄悄的凸显出主角们的年纪与过去;第二段剧情末尾,当主角说出「去骑摩托车吧」之后,第三段主题音乐顺势加入,将整部作品故事主轴明朗化,由恰克与飞鸟所演唱的经典名曲《On Your Mark》的旋律,此时扮演挑起观众们对主角们投入环岛那热血与决心的情感连结。短短的三分钟画面,导演在不同的段落使用了三段音乐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并强化了观众对于主题所产生的意象。
科幻动漫与古典音乐结合的经典作品
1988年由漫画家田中芳树作品改编而来的经典动画作品,其磅礡气势的宇宙架空背景,细腻的人物刻画至今地位屹立不摇的《银河英雄传说》,在音乐选择上,音响监督明田川曾说过,由于此部作品人物庞大,声优选择极为耗时,导演提出音乐必须要用交响乐的概念下,选择不再另外创作新曲,出自音响监督自己对于马勒作品喜好驱使下,《银河英雄传说》改选择以马勒、莫札特、德弗札克、华格纳、布拉姆斯、舒伯特、韩德尔、贝多芬、萧邦等共十多位大师经典作品,作为烘托动画里庞大架构的背景音乐,在画面、剧情、音乐三层面协和的搭配下,引起许多银英迷因此进入欣赏古典音乐的世界。尔后也越来越多动画导演,将古典音乐作为诠释动画的另一种工具。
改编自漫画家荒川弘作品的动画《钢之炼金术师》,为动画导演水岛精二于2003年所制作,音乐部份由作曲家大岛满负责,剧中背景设定在链金术相当发达的世界,将质量不灭法则、自然道理法则、基本法则「等价交换」等科学概念,作为该剧世界观的发展主轴,剧情生动刻画人性,剧中主角爱德华‧爱力克及弟弟阿尔冯斯十分思念亡故的母亲,进行人体链成失败而付出代价,爱德华失去左脚,阿尔则失去全身。为救弟弟,爱德以右手为代价,拉回阿尔的灵魂固定在铠甲上。兄弟俩为回复身体,开始踏上寻找贤者之石的旅程……此部作品充满哲理,在生与死、失与得之间,有着深度的探讨。
在此部作品的第50话中,爱德华的精神与灵魂通过真理之门,离开原来的世界来到现实世界(这里指的是二次大战时的英国),与父亲霍恩海姆见面并得知残酷的事实,此时贝多芬作品第五号交响曲《命运》响起,以巧妙的音乐来制造两个的世界不同处,而在51话中,萧邦所作第三号练习曲《离别》,呈现角色内心深处的感伤与无奈,最后爱德华在伦敦的场景,第三号练习曲再度以交响乐方式出现。有趣的是,导演以大岛满所创作的曲子代表爱德华原本居住并有炼金术的世界,而以古典音乐来呈现爱德华所居住的另一个世界:伦敦,用音乐来传递表达不同的时空背景。
2005年东京国际动画展电视动画影集最优秀作品奖《岩窟王》,改编自法国文豪大仲马的经典小说《基督山恩仇记》,导演前田真宏的动画画面充满迷蒙幽幻的色彩,以幻想中的未来巴黎作为舞台,并以法国贵族富丽堂皇的调性呈现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作品中运用柴科夫斯基交响曲《曼弗雷德》中的第一及第四乐章、德布西前奏曲集第二卷、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舒曼《儿时的情景》等浪漫时期后的音乐作品,还有如贾科莫‧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 )的《恶魔罗伯》、董尼采第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第二幕歌剧选曲,来诠释作品中绚烂华丽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