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学会听交响曲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8

 


       人们对交响音乐常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篇幅太长,结构又复杂,除了音乐专家,谁都很难听懂。其实,交响音乐(交响曲、交响诗、管弦乐序曲等)和其他体裁形式的音乐一样,是作曲家用以表达对周围世界内心感觉的一种方式。拿交响曲来说,作为大型的、多乐章的套曲形式,它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个乐章(也就是比较小的音乐结构)连接而成的;乐章之间,既有区别,又连成一个整体。我们如何来欣赏这种大型的音乐作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想想你是怎么听音乐的?
       任何一位音乐爱好者在聆听音乐的时候,首先会被悦耳或奇妙的音响所吸引;接着,他也许不能满足,还想在音响的后面再听出点儿东西来。一般来说,人们常常希望音乐象小说、戏剧一样,能叙述出一个故事情节来;或者象绘画、摄影那样,能表现出具体的形象和画面。如果怀着这种向往去听音乐,恐怕会感到失望。诚然,音乐并不排斥想象,有些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用音响直接来描绘自然界的愿望,如果他的“描绘”成功了,听众就有可能产生共鸣,进而想象出同样的景象。有时,作曲家对自己的音乐创作所做的解释,尤其是某些音乐作品的文学性标题,更会促使你有目的、有指向地去联想,但即使是这样,事与愿违的时候也还会很多。常有这种情况:你事先已知道乐曲的标题,看过作曲家的表白或评论家的介说,然而,听着音乐,你的头脑里根本浮现不出这些文字资料提供或暗示的情景来;更不用说其他大量非指向性的音乐,比如无标题的交响曲了。如果你硬要想象出个所以然来,就难免闹出笑话。
       因此,音乐家们经常建议人们去学会聆听音乐的本身。这首先要了解音乐语言的各种基本要素,诸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结构等,知道这些音乐专门术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比如,要想搞明白交响曲这种最复杂的体裁,就要先碰碰由两部分、三部分构成的个别乐章或简单乐曲,初步了解长大的音乐,是如何由各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因为,要想探寻交响曲的内容,必须明白作曲家为这部具体作品,选择了什么样的形式结构,知道体现作曲家思想的主要的音乐旋律——主题是什么,并掌握住各个主题旋律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音乐作品中,主题的呈示、变奏与再现是有不同规律和原则的。在形式结构范围内,这些规律被归结为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等。只有对它们的各自特征基本了解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去听音乐。音乐确实是能激起各种情感的,并由此而表达不同的情感内涵,这一切都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音乐手段来实现。认识这些手段,是我们理解音乐的必由之路。
       天下什么事情都是一回生、二回熟。开始听交响曲时,常会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多听、边听边学,慢慢就会听得入门,听得“全神贯注”,紧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感情激荡。
       无标题的交响曲比较难,我们可先从标题性的管弦乐曲开始;一部交响曲太长,我们就一个一个乐章来听,而且可以先从第二、第三乐章开始学着听,因为这两个乐章的形式在古典交响曲中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整个乐章听起来,印象混杂,一下子记不住,就先学会找出它的主要旋律,并用心记住它;再学着听出这个旋律在乐章中的变化或再现。然后,再逐渐领会节拍和节奏的不同韵律,学会辨别不同乐器及乐器组合的音色差别;接着,再去接触交响曲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和声与结构。纵然这么个听法会让我们遇上不少的障碍,但这正是交响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因而吸引众多爱好者去欣赏的原因。如果我们不避开它们,就可以随着这些课题的解决而走进音乐的大门,去享受那种特有的美感和愉悦。当然,要是你想深刻理解交响曲的含意和韵味,你不会就此止步,众多交响曲不同的音乐风格,会进一步吸引你去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个性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当时的思想信仰、艺术氛围、审美趣味等等。
       为了使读者容易了解这种复杂的音乐形式,在作品的选例中,也包括了一些和交响曲内部结构相通的歌剧序曲、交响诗等管弦乐曲。我们想通过对这些音乐历史上著名作品的分析,使读者逐渐熟悉并理解交响曲,进而引起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地扩大视野,聆听、积累更多的交响音乐文献。
       交响曲的形式
       在西方音乐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交响曲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作为一种大型的器乐套曲形式,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是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和探索的结晶。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器乐是同歌唱、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吹、拉、弹各种乐器基本上是在为“唱”起着伴奏的作用。后来,一种或几种乐器独立地奏起了歌唱的旋律,它起初是简单的对声乐的模仿,之后就具备更多的器乐特性,尽管它们那时篇幅还不太长,也并不复杂。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有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立的形式。多种乐器的合奏形式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时兴开来,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尔后遍及欧洲的新音乐体裁——歌剧,为器乐合奏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除去剧中为歌唱伴奏以外,在歌剧开始前,有独立的器乐合奏作为引子(序曲);在剧中间,也有器乐合奏作为间奏。在交响乐发展史上,歌剧序曲就成为交响套曲的雏型,它的包含速度对比的多段落结构,与后来的交响曲结构近似。当时最流行的“意大利式”歌剧序曲,速度结构是快、慢、快,而“法国式”歌剧序曲则是慢、快、慢。前者的第二个快速段落又常采用舞曲形式。同一时期,其他的器乐独奏或重奏形式(如小提琴、大提琴、古钢琴等),也具备了这种多段性和舞曲性,这些器乐曲由以不同速度、节拍等手法形成的性质各异的音乐段落构成。比如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写的著名小提琴曲《魔鬼的颤音》,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器乐曲形式——三重奏鸣曲,它的几个不同段落,包括了小广板、强有力的快板、庄严的速度、活跃的快板及慢板等速度和表情。而用各种各样的流行舞曲体裁来进行创作,更是当时作曲家所喜爱的方式,或为舞台上的芭蕾舞伴奏,或作为独立的器乐曲,如小步舞(menuet)、回旋曲(rondeau)、布列舞曲(bourree)等,都成了器乐曲的形式名称。法国作曲家库泊兰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最流行的古钢琴创作的古典组曲,就是由速度、节拍、性质不尽相同的各国舞曲(德国的阿勒曼德舞曲、法国的库朗特舞曲、意大利的萨拉班德舞曲等)结构而成,这些舞曲的结构和性质,后来被交响套曲形式所包容。
       总之,各种多段结构的器乐曲形式对交响套曲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当时人们称这些序曲和器乐曲为“sinfonia”,即后来对交响曲的定名。十八世纪中叶,歌剧序曲开始从剧院搬到音乐厅单独演奏,一时间,欧洲掀起了创作与演奏sinfonia这种独立的管弦乐曲的风潮。巴赫的儿子,北德乐派的巴赫和波希米亚的曼海姆乐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创作的交响曲虽然并不规范,但在乐章之间的对比、乐章内部的发展手法等方面,成为古典交响曲的先声。曼海姆乐派的乐队以编制规模完备、演奏水平不同凡响而享誉欧洲。当时有位音乐学者这样描述道:“世上的乐队没有比曼海姆的乐队演奏得更好的,它的‘强音’有如雷鸣,它的‘渐强’有如瀑布,它的‘渐弱’有如向远处潺潺流去的明澈小川,它的‘轻音’有如春天的私语”。这些成功的演出,激起欧洲各国作曲家创作交响曲的欲望,并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
       就这样,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之后,交响曲这种多乐章结构的器乐曲,终于正式登上音乐舞台。它在十八世纪末叶,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的创作中得以完善,成为古典交响曲的范式。接着,交响曲被贝多芬推向了音乐艺术的巅峰,它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震撼着当代和后世人们的心灵。十九世纪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又以自己独具个性的音乐作品丰富了交响曲领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作为传统的形式也曾受到过怀疑和冲击,但始终有作曲家热爱并坚持发展着交响曲的创作。直至今日,交响曲仍然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作曲家和情有独钟的爱好者们。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