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回旋曲(Rondo)简介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07

 

 

 

 

    回旋曲(又译轮舞曲,英文:Rondo)是一种曲式,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由于这种歌曲带有副歌,每唱一段后就重复副歌。回旋曲的也是如此,一个主要旋律部分要多次重复出现,其他几个次要部分插入其中,也就是插部。如主要部分为A,插部为B,C,D等,回旋曲的组成为ABACAD等。在回旋曲中主要部分起码要反复三次以上,所以新的插部起码要有两个。回旋曲独立乐曲作品也可以加上序曲、中间过渡、结尾等,但主要部分为回旋曲式。
 
    回旋曲分为两类,一种是各部分以乐段为单位的单式回旋曲,一种是各部分以乐部为单位的复式回旋曲。回旋曲具有活泼热烈的特性,适合表现欢乐的气氛,多用于做舞曲。也可以作为大型作品的其中一个乐章,一般协奏曲最末乐章多用回旋曲式。
 
    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单主题的和对比主题的。前者的各个插部是主部的展开,而后者的各个插部则是和主部相对比的新主题,插部相互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有些回旋曲是把两种类型结合起来,其中一些插部是单主题的,而另一些插部则是对比主题的。回旋曲起源于古代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其中联句(即插部)和叠句(即主部)交替出现,联句的歌词每次不同,而叠句的歌词则每次相同。法国古老的诗歌形式“回旋诗”和后世音乐上的回旋曲在结构上极为相似,实际上两者同出一源。
 
    单主题回旋曲式在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作曲家库普兰、拉莫、当德里厄、达坎等的作品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回旋曲大多是单一形象的标题性作品,它具有宫廷贵族优雅的艺术风格。单主题回旋曲式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主题短小,段落较多,段落性比较强,没有连接部和尾声。
 
    18世纪后半叶的回旋曲,多半以对比主题为基础,它适于表现形形色色的同性质的形象。歌唱性主题和舞蹈性主题的对比,活跃的舞蹈形象和安静的舞蹈形象的对比,热情洋溢的形象和优美抒情的形象的对比,是这种回旋曲中常见的对比类型。对比主题回旋曲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主题的规模大,段落少,通常包含5段(ABACA),各个插部(B、C)和主部(A)形成对比,主部再现时可以运用变奏或变形的手法,插部和主部之间常有连接部,并往往扩大到展开部的规模,曲终用尾声作总结,有时主部及其再现之间,可以连续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部,除了主部多次再现外,同一插部有时可以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
 
    组曲性的回旋曲,是19世纪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回旋曲。其中主部和各个插部形象的对比更为鲜明,并在速度、节拍,织体写法和体裁特点上也形成对比。
 
    近代回旋曲常用作奏鸣曲交响曲等套曲的终乐章或独立器乐曲。声乐作品也常采用回旋曲的形式,特别是歌剧中的咏叹调,如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咏叹调,就是著名的回旋曲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