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介绍古典音乐中的春天气息——春天来了,音乐告诉你!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03

 

 

 

 

屋边墙角的百合花从泥土里钻出了新绿的幼株,枯萎破败的盆栽也冒出了全身嫩叶,准备迎接春天。心灵敏感,感情丰富的作曲家自然也喜欢充满蓬勃生机的春天,把春天的气息放入了他们的作品。

古典音乐中的春天,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四季」(The Four Seasons) 协奏曲中的第一段「春」(spring),许多的电视商品广告中常放的就是「春」一开头的那段轻快的快板乐段。「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最著名的作品,这首「四季」其实不只包括「春」、「夏」、「秋」、「冬」四段,它原来是
维瓦尔第在1725年出版的共十二曲的「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协奏曲作品集,是想以「科学的严格音乐理论与自由的创意,两种对立要素融合的尝试」,但却以前四曲的标题「春、夏、秋、冬」闻名为人熟知,反而不知它还有另外八段乐曲,其中三曲也有标题,「海上暴风雨」、「欢喜」及「狩猎」。维瓦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从小跟着父亲学音乐,接着接受神职训练,于1903年成为一位神父。当时会音乐的神父不多,韦瓦第因此成为名人,又因他的红头发及红润的肤色,而有「红神父」(Red Priest)的绰号。维瓦尔第后来在一所收容弃儿而以音乐著名的女子养育院担任音乐教师长达37年,因此他有充分的演奏者和歌唱者来实验演奏他创新的作品。当时流行标题音乐(progrom music),以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模仿声音、情境,维瓦尔第不能免俗创作此类音乐,加上他游历不少地方,本身又是个优秀的小提琴家及充满原创构想的作曲家,因此创作了不少的作品,半数是小提琴独奏协奏曲,包括大提琴、长笛、直笛、双簧管等独奏协奏曲,以及为两种以上乐器的管弦协奏曲等,为巴洛克时代重要的一位作曲家。

尽管「春」这段乐曲只有约十分钟,还分成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Allegro)、最缓板(Largo)和「田园舞曲」快板(Danza Pastorale, Allegro),
维瓦尔第是这样来抒发他对春天的感觉,第一乐章描写「春天来临了」(spring has come),由三支小提琴模仿「鸟的歌声」(song of the bird),而管弦乐合奏则是「潺潺的泉水声」(murmuring fountains)。接着是「春雷」(Thunder),管弦乐大声奏出「天空为乌云遮蔽,闪电和春雷来了」的景象,不久雷声停了,鸟叫声又回来了。第二乐章则描写「打盹的牧羊人」(The Goatherd Sleeps),由独奏小提琴表达,其他小提琴声则模仿「树叶和植物的沙沙声」(the rustling of the leaves and plants),而以较低沈的中提琴声来模仿轻微的牧羊犬叫声(the dogs bark),好幅春天午后草原的景色。第三乐章则是轻快的西西里风的田园舞曲(Siciliano-like Danza Pastorale),描述「在牧笛欢乐的曲调中,美丽少女与牧羊人在美丽的春天景色中翩翩跳舞的样子」。你也想听听这首「春」了吗?这首四季的录音版本很多,最好的是由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 MVSI)及由Felix Ayo小提琴独奏的唱片,不难买到。

乐圣贝多芬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奏鸣曲「春」(Violin sonata no.5, spring),这首作品「春」的名称并不是他自己取的,因为旋律轻快优美洋溢着明朗幸福的感觉,而为后人加上的。「春」小提琴奏鸣曲全曲约24分钟,由小提琴与钢琴在平衡的份量下以对唱的方式唱出对春天的礼赞。全曲共分成四个乐章,分别为奏鸣曲式的快板、表情丰富的甚慢板、诙谐曲式的甚快板、及轮旋曲式的不太快的快板。此曲的主旋律令人不由自己会想起春天温和微风拂面的感觉,是古典音乐中最优美动人的旋律之一。其实贝多芬创作这首作品时的1801年并不是在很好的状态,当时他31岁己发现自己有耳朵重听的毛病,又与「永恒情人」之一的朱丽塔(Giulietta Guicciardi)开始恋情,在此晦暗又明朗的心情下同时创作了此曲及另一首较黯淡的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此曲的主旋律轻快优美,令人不由自己有陶醉在春天微风拂面的幸福感觉,是古典音乐中最动人的旋律之一,录音版本也很多,小提琴名家如Itzhak Perlman, David Oistrakh,的唱片都很值得买来听听。

浪漫派作曲家舒曼创作了一首有关春天的交响曲,是他的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Symphony no.1, spring),这首交响曲是舒曼酝酿了约十年之久才创作的第一首交响曲,但是在1841年1月23日起的4天之内就完成了,于3月31日由门德尔松在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举行首演。舒曼创作「春」交响曲的灵感来自一位德国诗人Adolph Böttger诗作中的一句「春天在山谷中苏醒了」(spring awakens in the valley),原来的四个乐章都附有标题,分别为「春天开始了」(beginning of spring),「黄昏」(evening),「快乐的游伴」(merry playfellows)及「丰足的春天」(full springtime),但是后来舒曼又把它们删掉了。第一乐章是稍严肃的行板,由小号与法国号来唤醒春天,接着舒曼叙述着「到处遍布绿色的新芽,蝴蝶飞舞」,并由快板的乐段来描述春天所有的景色。第二乐章是甚缓板,第三乐章是诙谐曲,第四乐章则是由生动优雅的快板来代表明朗快活的春天。舒曼在创作这首交响曲时,是他和克拉拉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这首交响曲也满足了克拉拉对他的期望。舒曼自己这样描述「春」交响曲:「这首乐曲的灵感来自春天的精神。不论我们多大岁数,春天似乎年年令我们心醉,此曲并未特定想描写什么,但我深信是春天塑造了它。」

英国作曲家布列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也创作了一首「春」交响曲(spring symphony),它的灵感来自12首英国古诗,其标题分别为「阳光照耀」(shine out)、「快乐的布榖鸟」(merry cuckoo)、「甜美的春天」(spring the sweet spring)、「精力旺盛的男孩」(the driving boy)、「晨星」(the morning star)、「欢迎清纯少女」(Welcome maiden of honour)、「水上」(water above)、「我躺在草地上」(Out on the lawn I lie in bed)、「我的五月何时来到」(When will my May come)、「多么美丽」(fair and fair)、「吹笛子」(sound the flute)及「我来到了伦敦」(London, to thee I do present)。布列顿有感于春天的丰富、自然及新鲜特性,找了这12首古诗分成四部分(相当于四乐章),配上人声合唱,是部大规模编制的声乐交响曲。布列顿于1913年11月22日生于英国Lowestoft, Suffolk,12岁时与当时英国的作曲家Frank Bridge学习音乐,接着有奖学金到皇家音乐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进修。1939年他到美国并且创作了一些重要作品,1942年又回英国,1948年他设立了Aldeburgh音乐节,重建英国在古典音乐界的地位,1953年他被授与皇室勋爵,1976年更被封为终身贵族。他不只是英国,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作品很多,有大型声乐/管弦乐曲,例如战争安魂曲(War requiem)、诺亚方舟(Noah’s         )、宝塔王子(the Prince of the pagodas),各一首钢琴及小提琴协奏曲,好几首大提琴作品(为罗斯托波维奇而作),室内乐以及知名的青少年管弦乐入门(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知道布列顿或喜欢他作品的人不多,他却是我偏爱的一位作曲家。

以上介绍的作品都是描写春天明朗、欢乐的一面,20世纪另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斯特拉汶斯基(Igor Strawinsky, 1882-1971)则创作了另一面向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即著名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斯特拉汶斯基于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的Oranienbaum,父亲是位低音声乐家,他9岁时开始跟几位名家学钢琴,后来在圣彼得堡大学学法律,同时又与当时名作曲家Rimsky Korsakov学作曲。1910年他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火鸟」(the firebird)芭蕾舞剧音乐,大受欢迎建立名声。1914到1920年间,他住在瑞士,俄国革命后他被永远放逐,先是入籍法国,1939年又在美国定居。尽管他一生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他却创作了许多作品,风格变化多端,喜恶褒贬都有,为带领20世纪古典音乐风潮的一位重要作曲家,重要作品有「火鸟」、「春之祭」、「彼得罗希卡」(Petrushka)、「浦钦奈拉」(Pulcinella)、「阿波罗」(Apollon)等。他的乐曲有股难以抵挡的魅力,也是我偏爱的作曲家之一。

这首「春之祭」管弦乐曲是
斯特拉汶斯基应当时名芭蕾舞者戴亚吉列夫(Diaghilev)委托所创作的,他自述灵感来源为:「我脑海里突然浮现一幕景像,那是一场庄严的异教徒的祭典,智慧的长老们围成一圈注视着一位奉献给春之神的少女跳舞至死为止。」史特拉汶斯基花了约两年时间完成,全曲分成两部,第一部为「大地礼赞」(the adoration of the earth)有八曲,分别为「序曲」、「春天征候与青年男女之舞」、「诱婚游戏」、「春之轮旋曲」、「敌对村庄的游戏」、「长老的行列」、「大地礼赞」及「大地之舞」。第二部为「献祭」(the sacrifice)有六曲,分别为「序曲」、「青年的神秘集会」、「入选少女的赞颂」、「祖灵的呼唤」、「祭祖仪式」及「神圣之舞与牺牲的少女」。其实这首「春之祭」在1913年初演时是失败的,观众无法接受音乐的旋律及芭蕾舞者的舞蹈,嘲笑声和抗议声不断,最后在观众的骚动下结束首演,但今天这首「春之祭」却是现代芭蕾音乐的经典之作。

最后一首要介绍的「春天」作品是首声乐曲,是19世纪末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作品「最后四首歌」(four last songs)的第一首「春天」(spring)。理查·
施特劳斯出生于慕尼黑的音乐世家,父亲是法国号手,母亲是钢琴家,他4岁学钢琴,6岁学小提琴,11岁时学作曲,也喜爱文学及哲学作品。大学时观赏了华格纳(Richard Wagnor)的歌剧后眼界大开,往「标题音乐」的创作方向发展。1888年发表作品「唐璜」(Don Juan)和「死与净化」(death and transformation),尔后十年间又发表许多交响诗作品,如「唐吉诃德」(Don Quixote)、「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自1898年开始又创作歌剧为主,主要作品有「莎乐美」(Salomes)、「玫瑰骑士」(der Rosenka vaile)等。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奉纳粹政权之命担任国家音乐局首长,推广德国音乐,但他不满纳粹的反犹太人政策,终于辞职过着隐居生活,后受战俘身分调查以无罪开释。理查·施特劳斯晚年时看到一首「薄暮时分」诗作中的一句「两只云雀以久经患难之心翱翔天际」,心生感触于是在1948年创作了「最后四首歌」,一年后他就走完85年的人生与世长辞,没有目睹这首作品的首演。

「最后四首歌」是根据四首诗创作的声乐曲,分别为「春天」、「九月」、「入睡」及「薄暮时分」,「春天」是德国着名文学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的诗作,内容(英文翻译)如下:

In dusky caverns
Long I dreamed
of your trees and blue skies
of your fragrance and bird songs

Now you stand revealed
in glitter and glory
a world of light
a world of miracle

You recognize me
And sweetly beckon me
my whole body trembles
with your blessed presence.

它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光辉灿烂奇迹的感动和喜悦。伟大的作曲家们以音乐呈现春天的多重风貌,让我们享受春天的来到吧!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