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您曾抱怨小时候被父母「逼上」音乐课,是时候该再次感谢他们的用心了!要是他们自己学过音乐,或者还在学习音乐,那就更好不过了—因为这表示交谈起来会更加顺畅无碍。
有越来越多研究证明,音乐课程对人脑好处多多,但我们仍不甚清楚:要经历多少音乐训练才能对人造成有效的影响?影响又能持续多久?
一份刚发表的新研究提出了可资参考的说法:即便音乐训练的量不是非常多,也能达到效果,而且效果会持续很久。
研究显示,年少时学习过音乐4—14年的人,在特定的脑部功能—辨识快速转换的声音方面,比没有学过音乐的人表现要好,这种辨识快速转换声音的能力对于人际沟通至关重要。
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克劳丝博士 (Nina Kraus) 指出:「早期的音乐训练为他们往后以声音进行的人际互动打下良好基础。」她与同事们在神经科学期刊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发表的这份新报告显示,学习音乐似乎能帮助人们加强神经系统处理单字片段的能力,而且效果会持续到老。
他们测试「神经系统对快速转换音的编码能力」—针对脑部处理子音转换成元音的速度进行实验—他们认为处理声音转换的速度下降,造成老人比较难以了解演说内容,在吵杂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受试者是45位55岁到76岁的成人,其智商、教育程度、活动习惯大约相仿。其中15位未曾习乐,13位曾习乐1—3年,还有13位曾习乐长达4—14年,但他们成年之后都未持续修习音乐课程。
研究人员测试他们在安静与带有背景噪音的环境中对特定音节 (da) 的反应,发现曾受过4—14年音乐训练的人,在两种环境中表现都最为出色,他们能最快辨别出从子音 (duh) 到元音 (ahh) 的转换,而这是理解字义的关键之一。
研究者写道,现在他们终于发现,非只毕生习乐者受惠于此,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早早学过音乐,但已40年没再拿起乐器的人身上!
克劳丝与她的研究伙伴们推论:生活中经验的累积,使人能将语音逐渐拼凑成语义,而音乐训练能使人将听觉系统对声音的反应置于首要地位,使其更加灵光。
研究者希望他们的发现能鼓舞致力于校园艺术教育的人们,至少研究结果显示:音乐训练绝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对脑部发展大有帮助,而且与我们终生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