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肺结核,风靡一时的“艺术家之病”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3

 


1849年10月17日午夜,巴黎旺多姆广场的一所公寓内,弗雷德里克·肖邦最后一次感到肺部痛苦异常,短短几个小时后,他溘然长逝。此时,“钢琴诗人”肖邦只有39岁,真正的英年早逝。这在十九世纪并不算骇人听闻,因为夺走他生命的,也正是那时在整个欧洲蔓延着的一种致命的传染病——肺结核。

肺结核,可以说是艺术圈里经典的“浪漫主义疾病”。你一定在无数作品中见过这个画面:体虚无力的主人公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一阵猛烈的咳嗽过后,将捂口的白手帕拿下,发现上面有一大坨红色鲜血。如果你能轻易回想起这个场景,那么就可见肺结核患者这个形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是多么普遍了。


一说起肺结核,最熟悉的形象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柔弱样,仿佛有种优雅、独特的美感。这样的描述,将疾病的疼痛、死亡的恐怖取而代之。


生命力的降低使病人脸色苍白,低烧带来的潮红像是自然的腮红,所有疾病中,最具美感的似乎就是肺结核了。这种病态的美感,在1823年欧洲浪漫派的渲染中成为流行。


大仲马曾说“患肺病在1823和1824年是一种时髦”,而最时髦的生命终结方式,是“每次感情激动之后咳血,而且死于30岁之前”。


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勋爵(Lord Byron)曾对其传记作者Thomas Moore说:“我宁愿死于痨病……因为这样女士们都会说,“瞧,可怜的拜伦,但他的死却是多么受人瞩目!

他也曾对朋友说过:“要死就要死在肺结核手里,那样弥留之际将显得多有趣啊”(但最终并未如他所愿,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


1820年的一个午后,雪莱寄给济慈的信里说:“你还是带着那副痨病相,肺结核是对你这样妙笔生花的人的偏爱。”济慈心不在焉地丢掉沾着血的白手帕,赞同地点点头。
济慈充满热情与诗意的生命在26岁时结束。


后来他的挚友、举世闻名的英国诗人雪莱为他写下著名的长诗《阿多尼》哀悼他,而当时雪莱本人也已染上了肺结核。

诺桑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教授克拉克·劳尔(Clark Lawlor)曾分析了文学作品中肺结核病人的形象。他表示,在20世纪上半叶,肺结核被推崇为艺术家死亡的方式。如果有哪种致命疾病曾被认为是迷人的,那非“肺结核”莫属。劳尔说:“这有点像‘海洛因时尚’(heroin chic,一种审美偏好,认为瘾君子的特征具有感官美,比如面容苍白、憔悴、眼睛空洞深陷等)。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家群体中感染肺结核的比例似乎格外高:巴洛克时期的亨利·普赛尔,意大利作曲家乔万尼·巴蒂斯塔·佩戈莱西,浪漫时期的卡尔·马里亚·封·韦伯,挪威民族乐派的爱德华·格里格,以至我们非常熟悉的弗里德里希·肖邦和意大利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他们都曾罹患肺结核并被夺去生命。

法国最权威的肺结核专家让·帕里萨尔(Jean Cruveilhier)在肖邦死前几个月就诊断出他患有肺结核,女友乔治·桑曾这样描述他:“肖邦优雅地咳嗽着。

肖邦进入巴黎的沙龙圈子,迅速成为社交界的新明星,与他因患肺结核而苍白消瘦的体态也有关系。肖邦眼神显得比较迷离,而轻微的咳嗽和些许的脸红害羞,都令贵妇们心醉心碎。

肺结核就这样被浪漫派抬上神坛,成为风靡一时的“艺术家之病”。人们把肺结核看做是种浪漫的概念,是美人和天才患上的富有魅力的疾病。疾病怎么可能变成时尚和浪漫呢?但20世纪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时代。然而这个时代确确实实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作品,尤其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中,是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