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音乐: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温润人的心灵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14

 


    音乐作为一门用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的重要文化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既是人类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审美思维的养成和直接服务于生活和生产的社会功利价值。它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从中国的孔子到古希腊的柏拉图,都十分强调音乐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等方面的社会教化作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心灵教育、情操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音乐教育,可以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进而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音乐是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本能表现和自然流露,所有音乐的源头,必定是人心情的反映,都是由心而发,有感而歌。关于音乐的本质,《礼记·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认为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音乐不仅能抒发情感,而且能以其独特的韵律调节人的情绪,有效抑制个体的不良欲望和浮躁情绪,能够把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陶冶人的心灵和塑造人格的目的。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作品所渗透的积极的民族精神,个体通过听觉、感觉体会到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都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

    孔子开设学馆,主要以“六艺”为讲授内容,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当成建立崇高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认为音乐可用在“修身”“为邦”及国家治理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强调用音乐陶冶心灵。事实上,用音乐陶冶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性格早就被教育家们所认同。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美的鉴别和创造能力,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能够体现出人们的精神境界与情操修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作品,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显示出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即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功能,直接强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

    意境优美、旋律和谐、内容饱满的音乐作品可以为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如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二胡曲《二泉映月》是生活在旧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缩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的是爱情的真、善、美,钢琴曲《命运交响曲》所表达的是面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斗志……音乐是一种审美体验,给人以美的感染,本身蕴含着育人因素,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对青少年智慧和心灵所产生的综合性影响,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活跃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审美观,不能对客观事物以及世间情理等做出正确的评判。因此,要充分利用音乐的中介作用和真、善、美的融合性,加强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通过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

    青少年在学习、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增加右大脑半球的活动,获得两侧大脑的功能平衡,突破单向思维,使两侧大脑进行思索,同时感官也会变得敏锐起来。一套敏锐的感官系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能够对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准确把握事物,提高判断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力度、速度等基本要素,采用模仿、比喻、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由听觉传送给大脑,进而激发艺术想象力,实现对作品的直觉感悟,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相当一部分是靠音乐或艺术作品的熏陶。爱因斯坦不仅精通科学,而且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小提琴、钢琴演奏家。他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来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喜欢听巴赫的音乐,认为大自然的美必定像音乐那样令人神往,相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和木星的运动是有节奏的,是遵从和声规律的,它们本身就是一首歌,因而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定律。

    音乐的旋律、节奏及和声作为一种刺激,可以振奋人的精神,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音乐产生于劳动,劳动号子就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一方面协调集体劳动节奏,另一方面减轻疲劳、振奋劳动精神,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提高劳动效率。

    音乐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功用,因为它直抵人的内心情感,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大合唱》,唤醒了民众,振奋了民族自尊心,凝聚民族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一路陪伴着中华民族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建设更加繁荣强大的祖国而奋斗。在当今时代,音乐活动能激发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心。

    音乐是从人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情感体验,是能够深刻而精微地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艺术。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得到情感的宣泄,最终提升人的精神修养。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帮助他们提高对音乐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抵抗低俗音乐的侵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陶冶情操,展开想象力、发挥创造力,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和提升,进而促进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