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钢琴老师是师父还是服务商?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31

 


琴童和家长与钢琴教师双方是什么关系呢?消费者与服务商还是偏向于传统意义上的师徒?


当主导教学的服务方遇到是“上帝”的消费者,似乎双方都不太容易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先看教师这方:


教学中,本该对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甚至错误的决定,需要解释并拒绝的,却选择妥协,违心“遵从”。教学的规律,原则在“消费者”面前统统不复存在。


比如:有家长认为学钢琴不需要学乐理,不考乐理。理由简单,有的钢琴考级主办方允许不通过同级别乐理考试,就能考弹奏。孩子以后又不走专业这条路没有必要学乐理。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定位,也同意。但这样的结果如何呢?一个钢琴级别10级的琴童,居然乐理不清楚,他能弹出什么呢?更不用说能弹奏不同风格的作品了。拿来谱子居然不能弹奏。没有音乐素养的10级水平,只会原地踏板,再难突破。


再如:有的家长急功近利。把通过钢琴弹奏考级作为孩儿钢琴水平的标志,也把通过考级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的方法。只要能通过考级,哪管真正学到什么,为迎合消费者的要求,教师投其所好,拔苗助长,一年中就教几个考级曲目。不少琴童居然就这样通过考级(社会上这样的琴童不在少数)。殊不知,学琴的路就此走歪了,这样的证书有什么含金量可言?有考过10级弹奏级的琴童,家长居然找老师给孩子从4级再重新学起,并要把相应的乐理补上。


以前学艺,都有拜师学艺的共识。师傅接纳徒弟,把自己的技艺,吃饭本领教授给徒弟,管吃管住,徒弟做帮工,长大了学到本事要回馈师傅,这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由来。这样的情形,在如今独立平等,市场化的环境下自然不再适用,但是它也不是完全毫无价值,尊师重道的传统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毕竟教育不是普通的商品。


如果教师没了作为一个师者,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认同,仅仅是人家出钱雇请的服务者。很容易导致教师不顾教学原则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偏好。


因为市场价值规律,客户需求成为主导,那么教师就无法主导教学的互动,因此钢琴老师无法理直气壮的坚持教学原则,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取悦了家长,害了孩子。

再看家长这方:


对老师选定的教材,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家长要寻找其他琴童家长的“佐证”,一旦“人家老师不是这样”便心存怀疑。不直接询问老师,与老师沟通,“佐证”多了,与老师就“再见了”。


殊不知,人家老师是根据人家孩子的特点、问题确定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有所不同,有的还有门户之见。


不可否定确实存在职业素养差,坑家长钱的老师,这是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的现象,那么我建议,作为家长虽不具备专业能力辨别,但能观察,看孩子的学习效果,体验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过程是否耐心?还可以通过沟通能了解老师教学的原则,偏好。通过沟通还能了解为什么老师这么安排教学方法。直接沟通,疑问可以打消。这才是教学双方的健康互动。


不少家长却选择不沟通,另找旁证,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是对老师的不信任,猜忌了老师,危害了自己。家长调换老师多半是不信任,又不直接沟通造成的。


比如:学生和家长到教师家上课,教师提出要知道对方的家庭住址,家长不愿意给。双方相处没了对等原则。

还有教师希望了解家长的职业,无非想知道家长是否能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学琴,也会受阻。如,有位老师问一个四年级年龄的学生,“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回答“不知道”。教师受伤吧? 


有家长要换教师,理由:钢琴老师一个曲子要学生学几周才能通过,估计老师故意拖延时间,我们岂不多支付学费。其实老师没有必要用小儿科的方法,拖延时间以多挣钱?大多老师是希望能节约时间可以教更多的学生。至少大多情况不会,如果真的发生,那么建议家长该换还是赶紧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啊。


说到底,钢琴老师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商,她仅仅是一名现代意义上的“老师”而已,平等、互信、尊重就足够了。在“拜师学艺”与“消费者是上帝的”定位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沟通,和谐的教学关系,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形成,琴童和家长因此受益。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