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运动心理学专家Noa Kageyama博士,平日致力于教授学生如何在压力下拿出更好的表现,不过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达到所谓「更好的表现」,其基础必然是扎实的练习。
回到家里,在督促自己的孩子练习乐器时,Kageyama原本也是抱持「多次重复练习就会做得更好」、「一次又一次的累积才能培养纪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观念,但身为专家,他更知道这些观念虽有道理,却只说对一半:事实上这并不是一切,要在练习中得到最佳成果,应该是要练得更聪明,而非练得更辛苦。
但怎么样才叫「练得聪明」呢?Kageyama想起了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音乐学院 Robert Duke教授的实验,他们邀来17位钢琴演奏或教育者,请这17位受试者学习(练习)萧斯塔科维契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中一个三小节的过渡乐段,这个段落中包含了一些需要高度技巧才能克服的困难,一般是无法直接视奏的,不过还没有难到让专家们无法在一段练习中学会。
在试验中,每位受试者有2分钟热身时间,然后他们会拿到乐谱、节拍器和铅笔。接着他们都可以照自己的需要恣意练习、时长不拘,有人8分半就练完,也有人练了57分钟。出了琴房,他们就不能再做任何练习,直到24小时后再次受试时,在2分钟热身后,每个人都被要求连续地把这个乐段弹奏15次。
研究者以两个层次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评价,基本的层次是弹对音、跟上节奏,进阶的层次则是以声调、个性、表现力将17份演奏分出高低。
评分后,他们发现,练得久跟弹得好真的不是一回事,但非只如此,在练习中弹奏正确的次数,竟然也跟最后的成果无关,只有弹错的次数越多者,倾向最后的表现越差。而在练习过程中,弹奏正确的次数在所有次数中占的比例越高者,才是最后受试时表现较好的一群。
从得分较高的人身上,他们归纳出8大练习特色:
1. 在练习中,他们很快就可以做完单手练习,开始两手并练。
2. 很快就有音调变化,这显示他们对演奏的音乐有了最初的概念。
3. 练习时有思考,这可以从他们暂停下来看着乐谱、哼唱、做记号、发出「啊哈!」的理解声中观察得到。
4. 一出错就会马上停下勘误。
5. 错误发生时,会马上强调它。
6. 每个错误的位置与来由都被清楚标明、重新演练与纠正。
7. 受试时,每次演奏这个乐段的节奏变化有系统性、符合逻辑、有迹可循。
8. 重复乐段直到改正错误、能够稳定的演奏它为止,所以他们不会在接下来的练习及最后受试中再弹错。
在8个特色中,又以最后3个最为重要,一以贯之,研究者从表现最好的三位受试者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处理错误」是其中的关键。最好的钢琴家不是不犯错,也不是一开始就错得少,所以学得很轻松,而是他们用有效的方式来处理错误,以免一再犯错,最后就能达到「练习中弹对的比例较高」的结果。
至于具体来说,他们如何克服错误?有些人是分左右手练习、有些是将音乐分段来弹,但不论怎么做,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放慢速度。
最好的演奏者在犯错时,会带着犹豫、慢速但不间断地重复,直到停在上次弹错的地方之前,这似乎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再次挑战出问题的部份、用能够掌握的速度把修正后的演奏拼凑起来,而非一直重复错误却找不出问题所在。
看来秘诀正如萧伯纳所说:「成功并非建立在从不犯错上,而是建立在不再犯同样的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