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乐器是不是会影响课业?也许只有中学父母有这种忧虑吧!一来我们学生的课业的确相当重,二来中国人喜欢将学校课业摆第一的新理,更突显这类问题会在我们社会发生的可能性。
近几年慢慢发现,在学琴的学生中,遇月考便希望请假的比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甚至小学一年级便开始有如此现象,这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升学压力』又悄悄的回头了。
在美国不少大学及研究所,在入学口试时,口试教授常会问学生:『你参加过什么社团?』或问『你喜欢打那类球,我们来聊聊它的打法好吗?』没有参加过社团,不懂任何球类者,甚至会被某些教授判定为『生活态度不够成熟』、『尚不足以应付本校的要求』,而被拒入学。这在台湾当然不可能发生,只要把你本科的科目研究完毕,就是很不错的学生了。这种模式主导了国内中学、小学的学习意愿,也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只得埋首书堆,音乐、运动、美术都不必关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的会耽误功课吗?然而事实上,学习乐器真的如一些家长所认为的那么『耽误功课』吗?让我举个例子吧!
在一群我的学生中,只要是不继续上音乐实验班的,大多数在国小六年级下学期就终止了乐器课;接下来父母为他们安排『补国中英语、数学…』,从此国中三年、高中三年,当然就不可能回到音乐教室。其中也有几个不被这种潮流所困,继续『急流勇进者』。他们直到国三联考前(考一般学校,而非音乐实验班),仍然不停止钢琴课,其中一名学生我问他:『明天要考模拟考,练琴会不会耽误你念书?』『不会的!』『你想不想暂停?课业没问题吧?』,『老师,我想我可以应付,我学校功课还不错。』如此自信的学生真叫人感动,因为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果真,他联考以高分考取台中女中,高中三年还继续学琴,直到大学联考,又以高分考取台大,目前已经到美国攻读硕士。
以前曾经指导过一中的合唱团,在他们高二下学期时,报名要参加合唱比赛,这场比赛从他们高二下开始,一直比到高三上(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为了增加他们的肺活量,我规定全团在每天早自修时,跑大操场两圈。他们自己还规定,每天中午不午睡,自行到合唱教室练唱。眼看模拟考就要到了,但他们一点也不紧张,我只有由着他们。联考过了,这批学生四十五人中,有四十二人考上大学,且大多数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校系,这实在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些例证提出来讨论,是想证实:功课以外的兴趣,并不会耽误功课的!我姑且做一些结论,供给父母参考吧。
让孩子养成自动自发的能力,会比督促他坐在书桌前来的有效。能掌握自己时间的孩子,一辈子不必父母为他操心。
以上例证中的大多数人士,并没有父母在后面催促他们做什么,父母带着信任的态度,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反而更让他们尊重自己。
那些从小就紧跟着孩子的父母,却可能培养出软弱的孩子,他们无法自己做决定,做了决定也不敢负责任,恶性循环的结果,一事无成。
对于会安排时间的人,学习乐器不但不耽误功课,反而成为他们读书读累时的调剂品。
看来教会孩子如何利用时间,要比叮咛他们做部读书、考试的机器,更是父母该注意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