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是现代版的童话故事,然而在欧洲流传的古代版童话故事中,也有魔法的故事出现,《睡美人》与《灰姑娘》就是两部著名的魔法故事,这两个故事较早被法国作家佩罗(Charles Perrault,l628-l730)改写为童话,稍后又被收录在格林兄弟( Jakob L.K. Grim, 1785-
1863,& Wilhelm K. Grim, 1786-1859)所整理的童话集中,可说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了。
刚巧,《睡美人》与《灰姑娘》都有作曲家拿来谱曲,可能是这样的故事特别适合以舞蹈方式呈现,因此两个魔法童话都被谱写成芭蕾舞配乐,而且都是非常杰出的作品。写作《睡美人》的是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灰姑娘》则是普罗高菲夫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的三大芭蕾舞剧套装CD由普烈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EMI 5 73624 2)(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两人刚巧都是俄国人。
1881年就任皇家马林斯基剧院总监的维塞弗洛斯基(Ivan A. Vsevolozhsky,1835-1909)是一位思想先进的贵族,他一心想邀请最好的音乐家来提升剧院的艺术水平,而其目中的人选就是柴可夫斯基,他于1886 年向柴可夫斯基提出计划, 剧本选自日尔曼传说的《水妖》(Undina),然而柴可夫斯基1869年就以此故事写过歌剧,因此兴趣缺缺。维塞弗洛斯基不死心,1888年再度致函柴可夫斯基:「……我相信这次的剧本绝对不错。请你以此剧本创作芭蕾配乐。这个剧本是我根据佩罗的童话《睡美人》编写而成,作品以路易十四世时代为背景,舞台设计具备幻想风,在音乐上请你以卢利(J. B. Lully, 1632-1687)与拉摩(J. P.Rameau,1683-1764)的宫廷芭蕾色彩作曲。在最后一幕中,我还请出佩罗童话中的长靴猫、小红帽与灰姑娘等人物一起跳舞,甚至连奥诺瓦夫人作品中的青鸟也都出场了……」
显然这个剧本引起柴可夫斯基的兴致了:「……我现在虽然很忙,但阁下的委托却不容推卸。我已拜读剧本,不禁要说此出芭蕾强烈吸引着我,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许多构想,应该能够写出如你所愿的美妙音乐。除此之外,我现在还想不了太多ˇˇ」于是柴可夫斯基在忙碌中下笔,经过与负责编舞的佩堤帕(Marius Petipa, 1818-1910)反覆讨论后,全曲于1889年中脱稿,半年后于马林斯基剧院首演,沙皇也莅临观赏,演出后的评论则好坏参半,有人说不像芭蕾舞剧,反倒像妖精故事,但也有人赞赏其音乐中充满美妙旋律,引领人们进入幻想的仙女故事。
全剧分为三幕,然而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一开始的序奏就戏剧性的紧扣人心,而著名的丁香仙子主题也于此出现。在皇宫大厅中,正为刚出生的公主奥罗拉举行命名式,由于没邀请到黑仙子,她到场时愤而以黑魔法下咒:「不久的将来,公主将被纺锤伤到手指而死。」丁香仙子见咒语凶恶赶紧补救:「公主不会死,但将昏睡一百年,直到一位王子前来吻醒她。」
第一幕在16年后展开,此时奥罗拉公主已亭亭玉立,就在16 岁生日宴会上,村女们跳着圆舞曲,这是《睡美人》中最优美的乐曲。在第一幕终曲时,黑仙子扮做黑衣老妇前来递给公主纺锤,公主果然刺伤手指而倒地。此时丁香仙子赶来挥舞魔杖,整个皇宫开始进入百年睡眠。
第二幕第一场展开于100年后的森林,丁香仙子出现在王子德吉雷狩猎的场合,告诉他关于公主的遭遇,王子遂对公主萌生爱意。第二幕第二场则是王子来到杂草丛生的皇宫,亲吻了昏睡中的公主解除黑魔法。第三幕的场景乃皇宫中热闹举行的婚礼,长靴猫、小红帽、灰姑娘、青鸟等与剧情无关的人物陆续上场秀舞,柴可夫斯基在此处写入数首精采舞曲,最后的终曲还依照维塞弗洛斯基的期望,依据法国古曲写成宫廷风音乐落幕。
《睡美人》虽然也施魔法的场面,然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柴可夫斯基写的比较含蓄,没有紧张刺激的感觉,不过之后的几位作曲家所写的魔法场面,可就强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