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既争一时,也争春秋】(上)

作者来源:吕代伟 发布时间:2014-03-03

 

 

 

 

电视上正播着日本美食料理节目,来宾与厨师分成东西二军,由厨师们以严选食材巧手调制各式料理,最后再由来宾评选哪方获胜。打擂台似的这种对决,在音乐史上也屡见不鲜。无论是否出于音乐家自身意志或是旁人的搧风点火,总在音乐史上留下不少传奇佳话。但若要论及歌剧界中最有名的瑜亮之争,那绝非瓦格纳威尔第莫属。这两位同年出生的音乐家,隔着阿尔卑斯山一南一北,为各自的国家在人类艺术上留下不朽伟业。两人看似如同参商二星高悬夜空永无交集,实则相互较劲你来我往。人生总有起伏,但像瓦格纳威尔第这样如宿命般纠结的轮转风水,在音乐史上绝无仅有。

威尔第以廿六部歌剧纵横天下,从第一部歌剧《奥贝托》起即获得肯定。虽然面临丧失妻女之痛,但随后发表的《纳布科》却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威尔第振奋人心的合唱成了传唱大街小巷的爱国歌曲。更在意大利歌剧青黄不接之时挺身而出成为守护者。此时的威尔第声望如日中天,从1851年起连写了三大名作《弄臣》、《游吟诗人》以及《茶花女》,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道统。接着,他放慢速度,用严谨的态度选择剧本、圆融的技术谱写乐曲,让音乐更加丰美、戏剧张力更加强烈。他镕铸了欧陆各国的歌剧风格,一部比一部更成熟、更结实。

年轻时的瓦格纳志向未定、起步较晚,虽以指挥起家,仅利用闲暇创作歌剧,却也完成了早期两大名作《黎恩济》与《飘泊的荷兰人》。之后的《汤豪舍》与《罗恩格林》让瓦格纳尝到了功成名就的甜美滋味,同时也培养了第一批的追随者。遗憾的是《罗恩格林》完成之初,瓦格纳无缘亲眼见到首演盛况,因为当时参与了德勒斯登革命的他被迫流亡异乡十二年,最后靠着未来岳父李斯特的援助才让《罗恩格林》顺利上演。但也多亏了《罗恩格林》的因缘际会,才让瓦格纳的后半辈子衣食无虞。

流亡在外的瓦格纳虽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这却也是他创作力最丰沛的时刻。擎天钜作《尼贝龙根的指环》此时已有雏形。紧接着更以《崔斯坦与伊索德》与《纽伦堡的名歌手》落实他的艺术理念。政治革命的失败并未击垮他,因为他更策划着一次惊天动地的艺术革命。他不断的将理念付诸文字,在欧陆各地宣扬,但却无人愿意相信他能实现。1851年发表的《歌剧与戏剧》总结了他的新艺术理论。在他的认知里,歌剧原是复兴古希罗时期戏剧艺术的一种手段,然而今日却成了「古怪」的表演艺术。因此他决心打破窠臼,体现诗、歌、乐、剧于一体的「总体艺术」。在他的理想中,艺术可跨越宗教、超脱人性,成为人类集体精神的唯一展现。因此,瓦格纳要扮演的不仅是音乐家,更是诗人、作家、哲学家,甚至传道者。他目空一切,计画着颠覆数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歌剧传统;他更要革人类文明的命,让新艺术、新观念在他的作品里展开新生。但他始料未及的是,在皑皑雪山的另一头,正有一位跟他同年龄的年轻人已一肩挑起守护传统歌剧的重任,与他一生纠缠。
(待续)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