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法国古典音乐图像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25

 

 

 

 

香槟、红酒、咖啡,面包、起士、鹅肝酱,左岸、铁塔、罗浮宫,楚浮、普鲁斯特、沙特,结合着以上的种种,尚无法说明着法国清楚的全貌,法国究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何种图像呢﹖或许对欧洲来说,这是一种文化上的高度发展,所造成的地域图像,那又何必要马上完全地诉说全部呢﹖说的清楚,是一种吊诡﹗何况是要说清楚这欧洲大陆中,过往文化的中心地区(非地理中心)的一切。于是,我们何不从一个小小的地方(音乐)开始,去了解法国。开始认识法国的音乐,对于这似乎遥远(地理)却又近在咫尺(唱片卅音乐)的地方,清晰地下一个注脚,作为一个异国情感的开始。

法兰西地区的正统音乐(与世俗音乐区分)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5世纪的宗教音乐,此时的教会势力渐渐庞大,罗马教皇又选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确立为「教堂歌调」,并定立了许多演唱的规则,此即为著名的《葛利果圣歌》。之后,这些歌调经由政治与教会系统的结合而传到法国,至8世纪时,法国开始出现符号记谱法及从事音乐研究之理论家,此后一直到15世纪末,法国在宗教音乐上持续的发展、演进,并出现多声部的音乐活动(11到13世纪时),以及「巴黎圣母院复调音乐」等等,法国教会的丰富活动,使法兰西地区在此成为了复调音乐的宗教音乐中心。

14世纪后,法国音乐的标签可说是「新艺术(Ars Nova)」的展现,其所代表的根本是精神与技巧上的创新,新式的经文歌出现了音质上的细分及拍节上变化。而另外就文艺复兴初期的世界观及美学观来看,此时的法国呈现了繁荣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丰富色彩,强烈音乐风格上的探索与实验,继而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音乐因有着稳定的基础,而更加地得到了繁荣发展。此时代表现着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体裁,却反而显现在世俗的歌谣曲中,由文艺复兴古乐团所演出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木管音乐》,听者可以稍微了解此时期的音乐表现。

随着经济的改革,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的欧洲新兴的宫庭、城市、联邦都乐于赞助音乐表演和其他艺术的发展。此时音乐的流向派别可大致分为两派,北方的新教徒音乐是以巴哈的音乐为代表,而南方的天主教徒则深受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影响。南方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深受着法国与意大利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一种轻松而华丽的表达形式,经常为大键琴音乐作曲家所采用。而北方音乐则谨守对位法则,如维也纳的海顿和莫札特所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就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得以兴起。自此,欧洲的古典音乐面临着两种态势的本质差异,而法国则依循着此种发展,自然就显示出一种异于德奥严谨音乐表现下的自由奔放。

看过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另译:世界的每一个早晨)」的人一定知道,17~18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时,法国路易王朝的君主专制使得宫廷音乐大为兴盛,此时的宫廷音乐家中,有着柯龙贝(Sainte Colombe)、马林‧马莱斯(Marin Marais)、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卢利(Jean-Baptiste Lully)等作曲演奏家。电影描绘着他们彼此之间的时代关系,但主轴还是在于低音古大提琴大师柯龙贝与马莱斯之间师徒关系的描述。卢利及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则奠定了法国歌剧的创作基础,如卢利所开创了的法国式序曲中,前段慢板加上附点音符的序奏,实际上是想像着路易十四及其廷臣们进场而设计的,这时卢利必须转身面向皇帝致敬,背着乐队,以指挥杖指挥演奏。按照卢利的计划,当路易十四坐定时,序曲才进入快板的赋格,最后再以严厉的缓板结束,而后舞台幕启。卢利以这种序曲的层次结构,以别于早期意大利序曲的形式,影响着后世深远。后来意大利歌剧传入法国后,义式歌剧与法国歌剧之差别,曾在音乐圈中引起不小的激烈争论。

时间停留在18世纪后半至19世纪前叶的时间,这是白辽士出现以前,法国的民族音乐一直处于在衰弱时期。除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所要求的自由革命思想,使得音乐对应于其所面对的社会性问题,产生一些相映与此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动再加上之前为帝王宫廷和贵族沙龙所垄断的音乐演出,现在开始走向街头广场。法国在此时期所引领而出的音乐特色,最基本的例子即是法国《马赛曲》的出现。

到了浪漫时期,白辽士的出现,并创立了标题音乐的固定乐思。此交响音乐的特点表现在突出的戏剧效果和标题性,这也使得管弦乐队开始有了现代化的编制和表现力,《幻想交响曲》是白辽士所有作品中的精华,也代表了法国浪漫乐派的生成。值得一提的是,其续篇《雷利奥之歌》(或称「重返阳世」)是白辽士为此曲而作的下半部,乃是为叙事者、独唱、合唱和管弦乐所作的音乐自画像,以白辽士自己的话所谱成的「独白剧」,意念丰富,足以代表白辽士的浪漫性格。其灌录演出的机会相当稀少,马蒂农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被认为是完整作品录音的代表作。

之后,浪漫音乐的余风整个席卷了法国乐坛,法国歌剧也受着当时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了抒情歌剧,其中以浪漫曲、谣唱曲、叙事曲、咏叹调等比较生活化曲式和室内的形式代替了以往大歌剧的庞大结构。歌剧题材也多出自文学名着,如古诺的《浮士德》和马斯奈的《维特》等,这些作品大多把爱情的主题意念提到首位,其后有些歌剧则取材自东方,如比才的《采珠人》和德利伯的《拉克美》等。当然,法国歌剧的现实主义手法,还是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可说是19世纪法国歌剧艺术的顶峰。《卡门》剧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逼真而生动,整体戏剧结构严整紧凑;描写世态风俗场面的音乐色彩意象丰富,法国歌剧在此达到了一个颠峰的地步。

而1850年后,法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戏剧体裁──轻歌剧。奥芬巴哈的轻歌剧题材多样,但其中心主题主要是描绘当代风尚,而针贬当时社会的资产阶级的风俗道德,同时却又纵容着当时轻佻低级的趣味。最后,在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剧中「船歌」一段,更是得到乐迷的喜爱而传颂。

后来,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开始加强复兴了民族音乐传统的运动,此促进了器乐方面的发展。1871年法国成立了民族音乐学会,组织者之一便是作曲家圣桑,他的器乐作品力求和谐严谨,艺术趣味纯正,风格典雅优美,其第3号《管风琴》交响曲乃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曲目。直至1886年,换了普朗克担任会长一职,他力求把法国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精神结合起来,作品中充满了绵密的情感与独自内省,并和欣喜若狂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其作品经常使用半音和声和七和弦、九和弦等形成浓重强烈的色彩,最有名的作品便是钢琴独奏曲目。此时期的器乐作曲家尚有拉罗萧颂夏布里耶等人。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