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虽然流传百年,依旧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只要你肯沉静下来,将心注入,一定会从中发现炙热而绚烂的美。
这首《降b小调夜曲》是肖邦夜曲『最初之最初』,作于1830-1831年间,旋律婉转优美,情绪极为丰富。
『夜曲』在传统上主要用于表现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如梦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传统的表现风格,而是形式趋向自由,内容趋向多样,更加热情婉转。
贝多芬颠覆『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在乐章中运用慢板,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沉思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月光奏鸣曲》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内心情感的波动,具有梦一般的朦胧特质和沉思意味。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代表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具有诗歌般层层递进但又变化微妙的律动感。它是如此轻盈,仿佛内心的旋律流泻,既叙述了对幻想的追求与希冀,也表达对美好梦幻的期望与挚爱。
《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赫的作品《第三号管弦乐组曲》中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百余年来,《G弦上的咏叹调》以纯朴典雅的旋律,G弦特有的浑厚音色,成为巴赫的代表作之一。如同永恒和谐的对话,又如同内心的律动。
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后不久,发现了他未曾问世的绝笔十四首歌,以『天鹅之歌』为名汇编成集,第四首即为《小夜曲》。
《小夜曲》歌词优美情感真挚,画面感极强,音乐里充满着空灵与清澈,仿佛不含人间烟火。
《F大调浪漫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充分体现出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
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本曲源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儒勒·马斯奈所做歌剧《泰伊斯》,讲述公元四世纪埃及绝代名姬泰伊斯,美貌颠倒众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该曲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甜蜜中蕴含着苦涩。圆润的音色在舒缓的节奏中,表达出灵与欲的激烈交战,内心的孤独和挣扎、怀疑和混乱、忧伤和悔恨,直至终获平静的心路历程。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为前述优雅的民谣曲调。幽静的切分音过后,引出感情激昂的第二主题,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却丝毫没有单调的感觉。
《D大调卡农》
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D大调卡农》旋律简约动人,它曾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旅行者号(Voyager)无人太空船送入太空。
德彪西的《月光》,原属于1890年所作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第三乐章。但作品太过唯美,以至常常单独演奏。
《月光曲》采用古老的多里亚调式,以清谈的笔墨、朴素的音调,描绘出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充满了诗情的浪漫主义情调。透过音符仿佛能看到皎洁的月色,在暗夜的云层里忽明忽暗,灵动而充满幻想。
一段段优美流畅的旋律在耳畔缓缓流淌,饱含着充盈的内心对幻想的追求与希冀,也蕴含着脑海对理想生活的热爱与期待,沉醉其中仿佛时间和空间同时停止流逝,这大概就是古典音乐经久不衰的原因吧。